民族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你全部都了解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扫码进入屈原纪念馆端午节的来历和由来端午节的来历由来,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人们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习俗有哪些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端午节习俗。端午节传统风俗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
端午节由来分析:端午节祭祀的先祖应该是蚩尤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重五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称谓众多,本身就表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神秘莫测,流变的多元走向。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从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的有龙节说、夏至说、驱邪祛病说、浴兰节说、恶月恶日说、历史人物说等。在历史人物说中,屈原说影响最为深远广泛。对于这一蕴含着深邃丰厚文化内涵的重大传统节日,上述说法或本其源,或追其流,论析精辟,见解独到,但总不免有盲人摸象之嫌,或失之偏颇,或主观臆断,无法让人信服。端午节起源之谜之所以扑朔迷离,神秘诡谲,除了其产生时间过于久远这一重要原因外,还与华夏各族群迁徙、分化、融合等诸多历史变革,史前历史记忆断层、古历法的多变以及汉语言的进化演变有着密切关系。破解端午节节俗之谜,恐怕还是只能紧紧围绕端午节的核心要素,于被漫长历史岁月遮蔽了诸多零散信息碎片中寻找...
端午节历史端午节撒灰除虫是禳毒驱疫的习俗起源端午节在中国由来已久,可上溯至春秋时代。关于华人过端午节的起源,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习俗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而端午节的习俗中又有恶日禁忌、龙图腾等相关内容,因此历代流传的端午习俗可能是多种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节不少习俗都有禳毒驱疫的意义,是始于对“恶日”的禁忌。传统上认为时值仲夏、疫厉流行的五月是“恶月”,人们在五月为了预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洁禳毒的措施。最迟于春秋时代成书的《夏小正》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于五月已有储存兰草作沐浴之用以及采谷物
屈原为什么不姓“屈”?这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南朝吴均《续齐谐记》即如此说:“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
好香知时节,端午熏艾草,重阳插茱萸新年柏香枝叶清芬的柏树被视为香洁之木,是古代制香的重要原料,柏子、柏叶、柏木、树脂等皆可入香。旧俗除夕时挂灯贴红,必先在炉内烧柏叶、苍术等,名曰煨岁。直至清代,宫廷和民间都保留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