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历史文献和诸多舒氏家谱中,都有很大一部分尊奉皋陶为舒氏始祖。
而且,众多的古代文献如《尚书》、《论语》、《左传》、《史记》、《世本》、《风俗通》、《论衡》、《路史》、《通志》等等,都记述了一系列关于皋陶及其世系的有血有肉的事迹,显示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这些文献都指称皋陶为偃姓,承认舒氏出自偃姓。
当代学者在整理和解读皋陶的历史资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皋陶为上古时代东夷族团的首领,已成学术界的定论。为了简明扼要,我们依据一些主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参照学术界的最新成果,梳理出“始祖皋陶说”的一个基本线索。
中华舒氏始祖皋陶
1、东夷起源概说
东夷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个庞大的族团。东夷族团和西羌族团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其他构成部分如南蛮族团、北狄族团、东胡族团和百越族团等几乎都是从这两个族团中分出去的。
西羌族团的始祖是炎帝和黄帝轩辕氏,东夷族团的始祖是太昊氏和少昊氏。
这里所说的“东夷”,指的就是我国远古时期在东方形成的一个庞大的部落族团。开始时人们称东夷之人为“夷”或“夷人”,后来才称为“东夷”。
东夷族最早起源于甘青高原,后来迁到河北燕山山脉,与当地的原居民融合,最终形成了支系众多的东夷族。
原始东夷人因地制宜,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后来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并以鸟名作为部落、氏族的标志和名称,再发展成燕(偃)、嬴(鸁)、子、风(凤)四大姓。
东夷是上古时期亚洲东部分布广阔、最繁荣昌盛,完全可以与西羌族群媲美的一个大族群。
东夷文化从距今约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创造出了不同阶段的文化。
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炼铁术、冶铜术和原始历法;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
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太昊 “太”即“大”,太昊就是大昊。太昊是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之首。
太昊族原本属于西羌族团中的炎黄族系,后来由甘青高原迁到河北燕山一带,与本地的原居民融合,其中一部分形成东夷族团,另一部分仍然属于炎黄族系,主要分布于豫东、皖北和鲁西南地区,活动的时期约为距今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据说太昊发明创造了八卦。又发明了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还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
太昊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被后人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
2、舒姓的始祖——少昊
少昊 少昊又称少皋、少皞;也称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历史资料中对少昊与太昊的关系的记叙不是很明确。但他们都是东夷族的分支,都是奉行鸟崇拜的部族,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东夷族团的首领。
少昊是远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少昊部族主要分布于鲁中南、鲁北中部地区,他活动的时期约在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少昊建都曲阜。少昊陵在曲阜县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
少昊与太昊的血统关系并不是很确定,而少昊与舒氏先祖皋陶的血统关系是很明确的。可以认定,少昊就是舒姓的原始祖。
3、东夷的三大分支
东夷部落在河北燕山山脉兴起后,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形成了庞大的东夷族团。
历史上,东夷族团不仅同西羌族团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而且还繁衍播迁到了海内外,是当今世界上诸多民族的母体。
东夷有三大支:人夷、郁夷和鸟夷。
人夷
人夷又称人方,是东夷最原始的一支、正支。人夷起源于燕山山脉,后来发展迁徙到山东济宁附近。
在商代,人夷强盛,与商朝经常发生战争;
到殷商晚期,人夷的势力转移到安徽凤阳一带;
周朝初年,人夷被大举南迁的徐夷、淮夷同化,至周末时,已不见人夷的记载。人夷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建立了若干方国。
郁夷
是东夷的一支,又称有族、禺夷、嵎夷、禺氏、禺知。多认为郁夷起源于山东半岛尖端海隅的青登州、牟平一带。
禺夷在当时非常强大,其首领被尊为海神、风神、天神。禺与郁同音,又转为鬱,并逐渐演化为鬱垒,即后世人们所尊奉的门神。后来,禺人南迁至浙江武康、广东番禺、海南儋县、广西贵县、北流、南宁。
另一支在商代初年,北迁至山西平鲁,以后不断发展到甘肃、内蒙古等处。
鸟夷
东夷的另一个重要分支。鸟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首领皋陶是舒氏的直系始祖。鸟夷就是舒氏起源的直系母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