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始祖彦瑞,字耐庵。家谱载:“元朝辛未科进士。”据王道生《施耐庵墓志》:“生于元贞丙申岁(1296),为至顺辛未(1331)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1370),享年七十有五”。
二世:让,字以谦。家谱载杨新于景泰四年(1453)所撰《故处士施公墓志铭》:“公生于洪武癸丑(1373),没于永乐辛丑(1421)”,‘据兴化县1962年发现之施让地券,立券时间亦为景泰四年。
三世:文昱,字景胧,又字述元。王道生《施耐庵墓志》云:“去岁其后述元(文昱之字)迁其祖墓而葬于兴化之大营焉,距白驹镇可十八里,因之余得与流连四日。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
四世:无记载。据1978年秋兴化县施家桥出土之《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云:“彦瑞……生祖口口以谦,生父口口……”。“生父”后一字不清,唯上端之“曰”字头清晰可辨,显然为一“景”字,查家谱,三世均以景字行。廷佐长门谱不载,但系第四世无疑,然为“景×”之子尚难确定。墓志铭载其卒于弘治岁乙丑(1505)。
五世:无其他记载。
六世:无其他记载。
七世:无其他记载。
八世:古泉。家谱载:“明朝邑庠生”。
九世:奉桥。家谱载。“明朝邑庠生”。据大丰白驹王显庆所献出土之施奉桥地券云:“卒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又兴化县新垛公社施耐庵墓地所在,地名曰施家桥,俗称“施家三桥”,为奉桥(转音为枫桥)、柳桥、板桥三桥之合称。查家谱,第九世即有奉桥、隆桥、石桥、板桥、柳桥五房,盖施氏长门由一脉单传一分为五之繁衍昌盛的开端,后世即以其祖先名为桥名,以为纪念,相沿至今。
十世:诩明。家谱载:“明乡饮大宾”。
十一世:雷夏。家谱载:“清廪膳生”;甘涛。家谱载:“清文庠生”。施封《施氏长门谱序》云:“谱系……自明迄清,相延不坠。继以雷夏、甘涛二公纂修增订”,可知雷夏、甘涛一世,确已进入清代。
十二世:康候。施封《序》云:“雷夏公没,谱传康候。”建候。据陈广德《施氏族谱序》云:“并闻康熙朝有名建候者,颇精于棋,从海陵缪侍郎湘芷游。”可知建候乃康熙朝(1662-1722)人。
十三世:圣言。施封《序》云:“康候传圣富。奈何遭家不造,圣言被禄而因销亡。”虎文。家谱载:“生封”。文灿。家谱载:“恩赐迪功郎”,“生圭、坚、尧、均、ā!本菔ā督祠记述》云:“其祠由国朝乾隆戊申(1788)先君文灿公与族伯美如公尽族祖奠邦公宅所改建者也。”按十三世有美如,系出石桥之后;十二世有奠邦,为二仪之三子。
十四世:三祝,讳封。家谱载:“恩赐迪功郎”,即乾隆四十二年(1777)撰《施氏长门谱序》之施封,家谱云“生銮、金。”峻峰,讳ǎ家谱载:“国学生”。施ㄏ谭嵛迥辏1855)撰《建祠记述》,文中云:“吾族始祖耐庵公,明初自苏迁兴,后徒居白驹场。由一本而分支派别,传衍至今,五百馀年矣。”
十五世:金,字贡南,三祝次子。永昌,九章长子。永茂,禹珍子。铎,峻峰(ǎ┳印Jā督祠记述》云:“道光丙申(1836),目击心伤,会同堂侄金(按:ㄓ虢鹬父封俱为符经之孙),族侄永昌、永茂(按:永昌、永茂俱为石桥之后,与ㄒ殉鑫宸)欲踵其事。……无如人心不一,延至咸丰壬子(1852)……ǘ朗紫瘸捐,任劳任怨,引为己责,族侄永昌、男铎共襄其事……至乙卯(1855)四载经营粗就,罗列各房木主,定为春秋礼典。”又据二十世裔施宝国手抄稿,民国二十六年(1937)施忠文抄自施氏宗祠木榜文云:“后建立祠堂,十五世祖永茂、如同口经建完时,族公论举茂公子占鳌公写庵公迁籍遗迹,从道光二十四年(1844)写到咸丰二年(1852)。”时间亦与《建祠记述》合。占魁,生树生。
十六世:树生,生真全、万全。
十七世:真全,生恒远、僧满家。
十八世:僧满家,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七年(1918)手录《施氏家簿谱》于丁溪丈室。恒远,生施俊杰(82年六十三岁),乃满家之亲侄,即《施氏家簿谱》的珍藏者。他说:“当年满家叔叔抄这份家谱不容易,掌管家谱的长房不让抄,请了几桌酒才抄到。叔叔出家,没有后代,他把家谱交给我父亲恒远,要他传给我,千万不能遗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