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
石姓部分始祖,春秋卫国大夫。名本一,生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辛未仕卫。卫上大夫,张大义,著忠纯,名闻诸侯。卫靖伯之孙,有大功于卫,世为卫大夫,娶叭喇氏,生子二,长环,幼珙。石碏之孙骀仲,以石为氏。《左传》中记载有“石碏大义灭亲”的典故。
石作蜀
字子明,号卓子,冀(今天水市甘谷县十里铺乡)人。生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成年后,不远万里徒步东鲁,投身孔门,得圣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艺,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石奢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楚昭王相(令尹),为官坚直廉正,无所阿避。有杀人的人,追之上去一看是自己的父亲。放走其父,归还自请罪。派人对楚王说:“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楚昭王说:“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回答:“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石奢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石申
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著有《天文》8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著名的《甘石星经》,为后人托名甘德、石申。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一百二十一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810个。
与齐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原著《天文》8卷,早佚。后人拾遗补阙,把它与甘德的《星占》8卷,合称《甘石星经》,又名《星经》,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间刊印的《道藏》一书,题名为《通占大象历呈经》。今存的《甘石星经》为2卷。
石奋
(?—前124)西汉大臣。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无文学,恭谨无比。初为小吏,侍高祖。帝爱其恭敬,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文帝时官至太中大夫。景帝即位,列为九卿,身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号为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养老归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
配琅琊王氏,子四:建、甲、乙、庆。景帝时与四子皆二千石,号万石君。《史记》有传。墓在京兆北三十里。
石庆
西汉丞相,石奋(万石君)之子,曾经担任太仆。一次,他为天子驾车外出。天子问他总共有几匹马驾车。石庆用马鞭逐个数完以后,举起手说:“六匹。”在万石君的子孙之中,石庆是最随便的一个,但还是这样地认真。后来,他调任齐国的丞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他们家的品行,因此,他不用下什么命令齐国就太平了。
此后,齐国人还特意为他建立了祠庙以示敬仰,这就是石相祠。
石苞
(?-273年),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东汉末至西晋时期官员,三国时曹魏和西晋重要将领,晋朝开国功臣,官至西晋司徒。
配京兆朱氏。子六。少,余失传。
越字宏伦,行公一。苞公长子。仕晋为散骑郎。配东莱吕氏,子一:岩。
乔字宏祖,行公二。苞公次子。历官至尚书、散骑常侍郎。配琅琊王氏,子二。同弟崇被害。
统字宏绪,行公五。苞公三子。仕晋鸿胪寺卿,封乐陵郡公。配章氏,子一:顺。
浚字景伦,行公六。苞公四子。仕晋黄门侍郎。配莫氏。
隹字彦伦,行公八。苞公五子。仕晋阳平太守,封混池侯。惠帝时因弟崇亦被害。配李氏。子一。
崇 字季伦,苞公六子。仕荆州刺史,散骑常侍、侍中。惠帝时被害。
石崇
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为侈糜。八王之乱时,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 南皮(今河北 南皮东北)人。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石崇发家是在荆州刺史任上劫掠往来富商致富,可是之前石崇和皇帝的舅舅王恺几轮斗富已然大获全胜。
石崇是元勋之子仕途自然平步青云,后来渐渐不得志乃在洛阳城北二十里河阳购置金谷别业,招集天下文人结社吟诗好不风流。外甥欧阳建曾得罪小人孙秀,孙秀得志后又向他索要绿珠,石崇不给,被诬为乱党,夷三族。晋惠帝复位后,以九卿礼安葬石崇。
石冰
( ?~304 ),西晋时蛮族起义军将领。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张昌发动荆州汉、蛮各族人民起义,派他分兵东攻扬州,击败刺史陈徽,占领扬州诸郡,不久攻破江州,临淮(今江苏盱眙)人封云起兵响应,进攻徐州。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陈敏所败,被迫北依封云,与封云同为叛徒张统所杀。
石勒
(274-333),建后赵政权,字世龙, 原名匐勒, 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 羯族, 非传统意义上的正宗石姓,属于少数民族改姓。 《晋书·石勒载记》:石勒 ,上党武乡羯人,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邪奕于,父名乞翼加。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从奴隶到皇帝的。 319年称赵王。没于333年。谥号:明帝;庙号:太祖;安葬地:高平陵;曾用年号: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建平(330年九月—333年)。
石敬瑭
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非传统意义上的正宗石姓,属于少数民族改性,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入,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
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石恪
中国五代时期画家。
石守信
(928年-984年),北宋初大将。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与赵匡胤结为义社兄弟。乾德初(963年),一日晚上,宋太祖与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将领饮酒作乐;酒酣之际,太祖忽然说:“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人听到心头一惊,惶恐下跪:“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人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陆下哀矜之。”太祖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等人谢日:“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隔天,诸将都递上一份奏章,推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皇帝准以辞职。太祖一一照准,并给他们一些闲官头衔。石守信改授天平军节度使出镇郓州(今山东东平),赏赐甚厚。这即是史谓“杯酒释兵权”。
开宝五年(972年),守信之子石保吉娶宋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随宋太宗征辽。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徙镇陈州。石守信以“贪婪无厌”著称,史载“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
石介
(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因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及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很大,开宋理学风气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石泰
宋道士,号杏林。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石君宝
元代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今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姓石□,名德玉,字君宝,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去世,享年85岁。
石邦宪
石邦宪,字希尹,号南塘,贵州清平卫(今凯里市)人。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铜仁参将,终任贵州总兵官凡十七年,身经大小数十百战,前后得晋秩俸三次,功绩显赫。明朝兵部侍郎张子仪(即张翀,广西马平人)有《赠石南塘总戎》诗:“老将西南日,雄提百万兵,斗牛横剑气,草木动风声。得士黄金贼,投壶白玉轻。池中谁赤子,天外有长城。”
石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卒官,赠左都督。铜仁有石公祠,祀希尹。史称希尹与何卿、沈希仪齐名。现万山镇留存有他建的大石桥一座。
石亨
明朝渭南人。善于骑射,具有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战功进封武清伯,后参与明英宗夺门之变,深得明英宗赏识。但最终因结党营私、干涉朝政,得罪瘐死狱中。
石廷柱
辽东人。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明成化间,有布哈者,为建州左卫指挥。布哈生阿尔松阿,嘉靖中袭职。阿尔松阿生石翰,移家辽东,遂以“石”为氏。石翰子三:国柱、天柱、廷柱。万历之季,廷柱为广宁守备,天柱为千总。太祖师至,巡抚王化贞走入关,天柱先与诸生郭肇基出谒,且曰:“吾曹已守城门矣。”翌日入城,廷柱从众降,授世职游击,俾辖降众。
石柳邓
苗族社会发展历史上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
石玉昆
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
石达开
(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人,太平天 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天京事变后,回京辅佐天王,因不被信任,负气出走,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6月于成都被杀。
石镇吉
广西贵县龙山人,翼王石达开族弟,清末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石芾南
即石寿棠,字芾南,清代安东(今涟水县)人,医学家。撰有《医原》,其书总论囊括人身脏腑、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多门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