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又叫上元节?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的来历早在汉朝时期,道教中的五斗米道把天、地、人尊为“三官”,又叫做“三元”,并将之与节候相配,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一般正月十五都被用作祭祀天帝祈福的日子。到了南北朝的时期,三元都要举行相应的庆典,而上元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一天是年初,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有祈求全年平安的意思。到了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弛,上元庆典却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元宵节就是上元节。前者是民间节日,后来源自道教节日,合二为一。上元节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猎杀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
宗谱、族谱、家谱、郡谱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很多人宗谱、族谱、家谱、郡谱分不清楚,今天小谱就来给大家科普科普这些族谱的常识!什么是宗谱?宗,本义为祖庙。《说文》释:“尊祖庙也。”汉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又《礼丧服小记》释:“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所谓别子,是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这里可释为别子本代称其上为祖,而别子之后裔称其上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义,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为宗谱,这就是宗谱区别于家谱的地方。什么是族谱?古语云:“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旁支别属。”所谓直系与旁系是相对而言,均可上溯为同祖。他们“共相联属”的,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族众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与族,族之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族体之下的基本单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谱”名的谱牒应是某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