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老人亲手教你修谱的几个步骤近年来,宗亲族谱文化的传承收到阻碍,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家谱编修,这对寻根问祖无疑是又一巨大的阻碍。那么到底在家谱编修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1、通读老谱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绘制世系图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为你只有画完了世系图你才可能对老谱所载人员的房份、辈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时不会遗漏人员。画图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绘图
家谱的编纂流程1、成立谱局或家谱编纂委员会;确立编委会会成员;确定修谱时间。2、筹集修谱经费:一般为摊派和劝捐两种方式;也可以某家独立出资。3、收集修谱资料阶段:(1)参照旧谱(老谱);(2)日常积累和向族人征集,针对老谱、长者、知情人、旧照片、文字资料、影音资料、实地拜访、考察等;(3)发放情况登记表;让各知情的家庭成员根据记忆、查证填写后,集中汇总、归纳。(4)参照正史、地方志、文集、碑刻、相关的契据文约、族人遗墨等。4、历代祖先资料:先辈的名、讳及生、卒、婚、葬之记录为主,相关传记资料为辅。5、现代家族成员资料
在修谱过程中你最不能接受哪种弄虚作假行为呢?家谱作为家族文献,保存记录一个家族的悠久历史,具有敬宗亲族,提高家族自豪感、增强家族凝聚力等意义,进而促进家族内部团结,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然而,在新时代里,家谱却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宗族观念日渐淡薄,年轻人对家谱认知严重缺失;乡土概念缺失,年轻人出外打工后,离开了家族聚居的祖籍,独家独户在大中城市安家,与家族和故土少有联系;家族老谱被毁,前几代祖辈的情况已无从知晓,续谱困难;不少人认为修家谱是一个大家族的事,不懂家谱,想修家谱也无从下手。这就造成,中国家谱文化面临断代危机,
家谱体例的特征家谱在著述体例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递修的传承性。所谓传,就是要把本家族中未上谱的人和事采录入谱,使之流传久远;所谓承,就是重修家谱时,要将老谱中的内容不折不扣地体现在新谱中。传和承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有了前谱之传,才有后谱之承;失却后谱之承,前谱之传也就失去意义。国史、方志也为传世而作,但每朝每代的修史者,绝对没有必要照搬照抄前朝前代的内容。家谱则完全不同,不承前则传无所属,老谱是重修家谱的前提,没有老谱,重修就无从谈起。前则高、曾、祖、父,后则子、孙、玄、仍,前后相继,不离不弃,这就
编修家谱之:修谱是在修什么?“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宗族谱牒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谱牒性文献可以有多种名称,如宗谱、族谱、家谱、世谱等,也可单独称作“谱”。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商代产生了谱牒性文件——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在《中国宗族研究入门》一书中,作者钱杭对“谱”做了如上阐述。他认为,当人们能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载本族的世系关系后,谱牒就开始出现了。最古老的家谱:甲骨文家谱在文字
家谱编修实务【之六】——编辑步骤一次修谱,重点是编辑,关键也是编辑。编辑应该是有一个班子的: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编辑若干。担任编辑,特别是担任主编的人,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主编是编辑的核心,他应该负责全盘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对整本谱要构思一个整体思路,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1、通读老谱。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绘制世系图。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