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上官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上官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1
06-16
新闻动态
分享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驱车前往上官村,要是没有人带路,着实不好找。而车到了进村的山坡路上,狭窄陡峭不便前行。下了车,一片枝繁叶茂的树林映入眼帘,仿佛村在山林中,人在半山中……


上官村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村内人去楼空的古民居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后来建的二层石砖民居


上官村,即湖源官厝,座落在长乐金峰庐峰山东麓,东湖西岸旁海拔约二三十米左右的山丘上,面向庐峰(古称炉峰)山主峰,后靠东湖(古称宾闾湖)西岸的龟山,因为紧靠东湖,所以先前村名叫湖源村,俗称湖头官。


整个村庄北高南低,高处雅称上官,低处雅称下官,下官又于明朝时分出一支迁往村北的虎头山下的“沟滨下”,现在行政上称沟滨下为下官村,原来上官下官合在一起统称上官村,现在的上官村和下官村同属于文岭镇东吴村。


目前,还居住在村里的村民不到五户。


千年古井养育上官人


上官村最为被外人所熟知的,就是那口近千年的上官大古井。


上官大古井,位于村北虎头山麓,始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离今近千年了,井为石砌,井栏为整块花岗岩琢成,高80厘米,外径156厘米,内径120厘米,外刻井铭19行,每行5字,是《长乐市志》记载的全县六口古井中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一口,也是长乐唯一在城关以外的一口,现今仍供饮用。


“相传,上官氏迁入时没有水井,要饮水都要到东湖边(古称宾闾湖)取水,路程远不方便,另外村旁边有座寺庙,庙里的僧人也有用水需求,于是,我们先祖就和僧人们共同挖掘了这口上官大古井。”村民官国康老人说。


官国康,今年72岁,上官村人,1964年考上大学后搬离上官村定居福州,是一名机械设计工程师。工作退休后,官国康老人一直在收集整理有关上官村的历史资料。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直到如今,村民仍到上官古井取水使用


据官国康老人所说,北宋明道二年建井,当时这里只有上官村,而没有吴姓村,胪峰山和虎头山周边都是海。在后来的几百年里,地质变化,山的周边渐渐有了土地良田,才有吴姓人家迁入,他们靠着古井开始居住发展。


明末清初,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实施海禁,沿海地区的村庄都被要求迁移,村庄房屋都被官府强行烧毁。这时期有上官村人迁往福州,有的迁往文岭、梅花等。海禁过去后,村民又迁移回来,故就在原本村址的南面建村。


后来的村民为了方便取水,又在村的南边位置挖掘水,就很少到上官大古井取水了。渐渐地,大古井就更多为东吴村所用了。


老人说,上官村的村址在山坡上,地势较高,水质好。有一实例,民国初期有一年,长乐大范围霍乱病传染,上官村周边各姓都相继感染得病,人心惶惶,唯独上官村如世外桃园似仙境一般,无一人得病,所以周边各姓与此村有亲戚关系的都把孩子寄养在此村,都安然无恙。


上官古井已近千年,到现今依旧有很多周边村民到此取井水饮用,他们对上官村井水之好赞不绝口。


宋代古桥盼新客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与上官古井同期建造的古桥,如今除了这厚实的桥板,早已看不出它竟是座千年古桥


现在的东吴阜庄新厝前,还留有一座古石桥。古石桥与上官大古井都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桥为至今仍供村民通行。


“你看,就是这路面下,原先是一座古石桥,由整块花岗岩石铺成,重约20吨左右,长4.5米,宽1.8米,厚0.6米。这么重的一整块花岗岩当时是怎么运到这里的?这桥与上官大古井都是同一年所建,都是未解之谜啊。”东吴村村支书吴爱民指着石桥说,他小时候经常在桥上玩,那时候的古石桥还很宽很长,桥下也有着滔滔不绝的河水,每当上游东湖水放闸,湖水就会经流到此,再引流到附近村庄,灌溉田地。


吴爱民说,湖水清澈,他和玩伴都会在这玩水。这湖水经过古石桥灌溉了108个村庄,功劳很大。到了上世纪80年代,河道收缩,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附近建了很多煤场,煤渣堵了整个河道,古石桥没了流水,也渐渐被人遗忘,藏匿在水泥村道下了。


“这里多年来交通不便,村里之前都没有大路,大车进不来,最多只能容一板车的大小通过,慢慢地村里人都迁移出去了,搬迁到金峰、梅花、长乐城关和福州等地。”村民官诗庆说,十几年前,自己家和村中有部分人家在金峰董厝族亲帮助下,在董厝新村边建起五座八十多套单元式高层楼房,称为官厝新村,现有几十户官姓人家居住在那。


官姓与上官姓同族同宗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饱经岁月侵蚀的屋檐,也在等待昔日的主人


上官村,虽叫“上官”但是整个村都是姓“官”,这其中有何渊源?


官国康老人说,“官”姓本是“上官”姓,原本就是同祖同宗。据老人所知,福建省内的上官姓和官姓都是上官子兰、上官仪、上官偕的后代,堂号天水堂。登元和四年(809),唐朝上官仪的第六代子孙——上官偕任福州户曹参军,定居福州,为上官氏入闽始祖。文岭上官村,也是上官偕这支繁衍发展下来的。


长乐上官(官)姓,迁入地应该是古槐镇“上官村”(原名星溪村)和文岭镇“上官村”。老人举例说,村上的古墓碑上有“上官”两字出现,说明本村确实为上官姓,而古槐镇星溪上官姓,是距今六代前才改为姓官的,两地都因旧族谱失传,无法确认先祖从何时、何地迁入,甚为憾事。现只能依一些傍证,作推测判断,迁入时间应该是唐末期至五代十国期间。


那既姓“上官”又为何时何因改成“官”姓呢?


老人说:“根据考查,大约在两百多年前,清朝中后期,大多数族人因畏繁乐简而改成单‘官’姓的,这可从山上先辈古墓碑上可以看出。例如,在湖头黄山上有一座清乾隆乙亥年(1755)墓碑上还刻有‘上官公茂旺……’等字样。说明这期间本村还是姓‘上官’的。”从那以后,上官族人们因畏繁乐简而改单“官”姓的。

上官村:古井石桥“上官姓”


慈圣堂于清咸丰年间重修的奠基碑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上官氏家族圈

全网第475大家族
已有8万位宗亲
99+

上官氏家族圈

全网第475 大家族
已有8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上官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上官氏网
炎黄上官氏网(shangguan.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上官氏新闻,上官氏话题,上官氏名人,上官氏源流,上官氏文化,上官氏企业,上官氏族谱,上官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上官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上官氏宗亲网站。
炎黄上官氏网以弘扬上官氏文化,传承上官氏文明,促进上官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上官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上官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新闻
闻氏新闻西氏新闻芮氏新闻蔺氏新闻冀氏新闻阚氏新闻廉氏新闻伏氏新闻鄢氏新闻和氏新闻习氏新闻门氏新闻公氏新闻容氏新闻羊氏新闻浦氏新闻厉氏新闻花氏新闻支氏新闻富氏新闻薄氏新闻郗氏新闻乌氏新闻水氏新闻元氏新闻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