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2
04-11
新闻动态
分享

漆姓名人—漆季直

据宜丰北海漆氏族谱记载,晋朝永嘉年间(公年307-312年),有一位名叫漆季直的人,以中散大夫的身份来到江西豫章(今南昌)担任洪州刺史——至于这位季直公究竟从何处而来,族谱却没有记载,因而给后世留下一桩悬案。


季直公到任后,定居豫章近郊梅溪一处叫做羊舍里的小地方,后来他的两个兄弟也都来到江西做官,一个名叫纥烈,官职为楼船将军,一个名迟,曾任豫章太守。


另据史料考证,在此之前,江西境内鲜有漆姓人氏居住,如此,当年的季直公兄弟就被尊为江西漆氏始祖

漆姓名人—漆季直

关于漆姓的起源,史志是这样记载的:相传盘古(即伏羲)开天地后,炎帝生活在在姜水之地,黄帝生活在在姬水之地。伏曦赐炎帝神农氏为姜姓,黄帝为姬姓,所以炎黄子孙姓氏起源皆为姜姬二姓。


又说是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他为其中有功德的十四人赐姓,漆姓的祖先为夏朝时的防风氏


后来夏灭周兴周文王有一子名叫季蚺,本为姬姓,因受封于漆水和沮水之间,故称为漆候,周文王因地名而赐姓于他,为复姓漆雕,因而漆氏实为周文王后裔。


经过若干代后,一个名叫漆雕均浦的人迁居于青州北海(古地名,现山东昌乐),另有其兄弟漆雕均硕居于冀州渤海。宜丰漆氏族谱开宗明义,称自己家族为“北海漆氏”,由此可知,其始祖季直公兄弟也应该属于青北海宗支,正是漆雕均浦后裔。

漆姓名人—漆季直

季直公晚年辞官归隐,举家迁居筠州(今高安新城)。繁衍两代,至季直公之孙漆彬公辈,又从筠州迁徙至宜丰耶溪河畔,在一片芦苇丛中拓荒筑庐,卜吉而居。此后漆彬公开枝散叶,瓜瓞绵延至第八代志道公,家族日渐昌盛,人兴财茂,官宦辈出,历千余载春秋,丁脉散布大江南北。


据相关史料考证,如今江南漆姓人氏,大多源出宜丰漆彬公宗支。


前些年宜丰“江南漆氏祖陵”重修之后,陆续有全国近百分之八十省份的漆氏后裔前来祭扫拜谒,已然成为中华漆氏儿女发怀古之幽思、缅先贤之功德、励后昆之宏志的精神家园。


宜丰北海漆氏家族有着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自古就是著名的“江右名家”。民国末年,一位名叫漆维青(小名毛维青)的乡贤出任漆氏族长。


漆维青的父亲漆幺江是一位“邑附生”,育有一子四女,维青公为幺江公独子。“邑附生”是古代的一种文凭,明清两朝,秀才也分三六九等,只有其中佼佼者才能授“邑附生”功名,赐吃官粮。在大家的印象中,秀才总是贫穷的——一介书生,两袖清风。


不然,古典小说戏剧之中,何来“穷秀才”之说?但是,幺江公却非常另类地富甲一方,竟然是个家道殷实的秀才。


维青公出生在富有的书香门第,自幼天生异禀,机灵过人。长大后聪明通达,应物如响,决事如流。虽与前清科考失之交臂,但他昼诵夜读,未尝稍怠,年未及而立,即以学贯古今闻名乡里。不知是因为城头王旗变幻,前朝遗少襟怀忐忑,举动彷徨;还是因为膝下未得男儿,单传独子中心摇摇,行迈糜糜?维青公自成年以来,饱学赋闲,不仕不商,大似忌惮以不忠不孝之身肩荷天下大事,以致年过天命,高才大能一直未能露锥

漆姓名人—漆季直

维青公自成年当家起就在县城黄金地段开出一间商铺,经营粮米油盐;然而终其一生,他却把这桩平常的生意做得离奇古怪。在维青公的商铺里,每天固定只卖两担粮米、两桶清油、五十包食盐和豆豉,而且所有商品售价还要比别家商铺便宜半成,招引得远近贫苦顾客趋之若鹜。


每天一大早,货物即告售馨,商铺也随即打烊,人们都形象地称之为“露水生意”。为何开出商铺却只做“露水生意”?个中缘由,现在说来没人相信——他是为了避免把生意做大导致发财呢!


维青公祖业丰隆,家资富饶,属于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成年后他又长期担任漆家族长,掌管着全部的家族公产,即便一辈子十指不沾尘埃,也能过着使婢差奴、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这位富有的乡贤却常怀天下之忧。


维青公经常站在自家大屋的阁楼上,举目眺望,环顾满城萧条,情不自禁地感慨:“当今时局动乱,天下财富日渐匮乏,天地生息已不足供人口食。可恨世上财主富人尚怀不足之心,一心只想盘剥取利,恨不能把天下钱财都归入自己囊中,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为富不仁啊!”


他还常常告诫自己家族宗亲:“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反天道而行,常要损不足补有余,殊不知为富不仁为天道所厌,逆天而取富贵,从未见过有真正泽被子孙后代的,倒是小人之泽,五世不斩的报应屡见不鲜。”


所以在那种天下熙熙攘攘,皆为财利来往的时代,维青公却害怕发财,早年就立下了“勿使祖业家财有所增益”的志向。但是,害怕发财的维青公也不愿做那种依附祖业家财食利过日子的寄生虫,言谈中常以游手好闲,坐吃祖业为耻,所以才要开出店铺,亲力亲为做点“露水生意”,赚取家中妇孺仆役衣裳饮食,仅此而已。


公道自在人心,维青公商号里的“露水生意”得到了县内官民的一致赞誉。每有商家店铺发生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奸诈行径,百姓告到官府,官绅总要以维青公商号为垂范,严加训斥。


民国三十八年,县府主持编修县志,全县城乡资本雄厚、生意兴隆的大商家都争相慷慨解囊,捐款献金,目的只为能让自家商铺字号载入县志,青史留名。可是最终如愿以偿者却凤毛麟角,因为在当时重农轻商的时代背景之下,县志对工商业活动惜墨如金,通共记载的商号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四家而已。


奈人寻味的是,维青公只有区区两百元大洋资本、只做“露水生意”的小商号,却因“只取薄利,种德于世”的义举,被县志赫然记载在册,得以流芳后世。


维青公在打理自家生意之余,还以族长身份致力于家族管理。清朝同治末年,宜丰八乡四十一都人口达到三十余万,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百姓苦于天灾战乱,累于兵徭田赋,纷纷死亡逃荒,至民国三十八年,全县人口锐减到不足八万。


面对满目荒芜,十室九空,维青公哀怜民生多艰,力排众议一再降低家族公产田庄的租米,有时甚至不收租金把大片大片的族产田庄送给佃农耕种,只求地有出息,不问收成归属何人。


在当时的大家族里,好些没有私产又没有职业的家族子弟,全靠族里派发的“公米丁谷”为生(“公米丁谷”是旧时大家族的公产红利,“公米”按人头发放,“丁谷”则仅派发给男丁),随着这项收益的锐减,不少家族子弟顿时陷入生存困境。


一时间,偌大家族里怨声四起,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族长,甚至有人提议要罢免族长,可是维青公却任人诽谤,丝毫不改初衷。他以自己先知先觉的智慧敏感到时代正在发生巨变,这种端着财主架子,坐吃族产红利的日子无论如何都难以为继。


因而他苦口婆心地晓以大义,说服并筹划、安排家族子弟学艺经商,学工学农,另谋生计,从而在钟鸣鼎食的大家族里培养出了一大批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当时来说,这种世家子弟堕落为三教九流的情形,属于斯文扫地的范畴,是要受人嘲笑的。


但是,非常幸运的是,后划分成份时,那些大家族里的老爷少爷们因而成为“小商人”、“手工人”和“贫农”,得以幸免于“地主”的恶运。用我父亲的话来说,这正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啊。


维青公盛年之时,德才学养享誉乡里,官运也接踵而来。据说当时宜丰民国政府的每一任知事或知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到县内熊、胡、蔡、漆四大家族族长老爷府上拜访,并要把民、工、建、教四科科长职务都虚位以待,恭请四家老爷任职,以便辅佐县政。但是,维青公对科长职务,从来都是谦辞不受的,有时实在盛情难却,也只勉强答应挂个不领薪俸的副科长虚名。


时人认为他这是不屑以高才屈就低位,到了抗战前夕,宜丰城乡山雨欲来,局势危急,吁请维青公出山支撑局面的呼声甚嚣尘上。府衙也多次有意委任他出任县长,鉴于每每总要遭遇婉言谢绝,有一回还不经他同意,硬生生把委任状送到他府上。不料维青公照例坚辞不受,多方设法托请达官贵人代为斡旋,直至上宪收回成命为止。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准确揣测维青公不肯出仕的原因了,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做官也难有作为,所以维青公不愿出山去趟浑水。但是当时之人却不这样想,当时大家都以为维青公是封建思想作祟,或因前朝遗民身份,或因膝下无子之故,忌惮以“不忠不孝”之身出头担当天下大事。前朝遗民身份无法改变,但是膝下男儿却是可以人力强求,于是,亲戚族人络绎不绝登门劝说维青公纳妾,并纷纷自告奋勇,代为做媒。可是,即便人家把某位待嫁的姑娘说得如花似玉,维青公也丝毫不为所动。


维青公的夫人于归后给丈夫生下一个女儿,不知什么原因,此后便再无所出。说来这位夫人可不是那种吃醋妒忌的庸脂俗粉,相反她比丈夫还着急想要儿子传宗接代。多方求医问药无果之后,她便效法沈三白《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公芸娘,开始张罗替丈夫娶小纳妾。好几回说得车成马就,无奈丈夫不肯点头,她便撒娇撒痴,甚至绝食威逼丈夫就范。可是,不管她怎么努力,在这件事情上,她终其一生,寸功未建。


在那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盛行的旧时代,这一对膝下无子的富贵夫妻,从青丝到白头,始终亲密无间,从来没让任何一个第三者获得“插足”的机会。有人曾经询问过维青公,作为一个家庭的单传独子,为何不考虑子嗣大事?维青公淡然一笑,回答说:“丁脉传承之事,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可也;男儿志向,应在苍生社稷。”


维青公的行止见识和民族大义,让那些自私小性之人心有不甘、耿耿于怀,同时也让好些深明大义之人备感汗颜、顿生敬意。所以尽管维青公到了晚年临终之时,已然身无长物,但却仍然还有家族子侄争相要过继给这个老头为嗣。在他的丧礼之上,好些晚辈都自动为他披麻服丧,以致出现孝子满堂的壮观。行文至此,我心备感欣慰,好歹总算是德不孤,忠良之人不乏其后吧


光阴如流,沧海桑田。时至今日,漆氏家族先贤多已纵浪大化,连他们画栋雕梁的府第也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但是维青公“怕发财、怕当官、怕纳妾、怕亡国”的大情大义却仍然有闻于道,时时激起后昆生发思古之幽和缅怀之情。


(此文曾发表于大型文学刊物《长城》,此处摘录部分并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漆氏家族圈

全网第367大家族
已有14万位宗亲
99+

漆氏家族圈

全网第367 大家族
已有14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漆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漆氏网
炎黄漆氏网(qi3.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漆氏新闻,漆氏话题,漆氏名人,漆氏源流,漆氏文化,漆氏企业,漆氏族谱,漆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漆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漆氏宗亲网站。
炎黄漆氏网以弘扬漆氏文化,传承漆氏文明,促进漆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漆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漆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名人
秦氏名人雷氏名人金氏名人付氏名人江氏名人郝氏名人侯氏名人白氏名人尹氏名人邱氏名人孔氏名人闫氏名人史氏名人邵氏名人常氏名人顾氏名人龙氏名人贺氏名人康氏名人段氏名人钱氏名人伍氏名人施氏名人毛氏名人覃氏名人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