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 ——东汉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撕咬
其实东汉帝国,自光武、明帝、章帝之后,便开始衰落。光武中兴之后,明、章两帝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得东汉帝国迅速进入繁荣之世,不过虽然和“文景之治”一样,“明章之治”均属王朝初后不久出现的“治世”,但文景之治之后却有“汉武盛世”“昭宣之治”的接踵而来,而“明章之治”虽然前承“光武之治”,使得东汉进入鼎盛时期,然而其后再无盛世之再现,政治即趋向紊乱。虽然究其因是与西汉时社会之弊病并未得到解决有关,而在土地兼并、吏治败坏颇为严重的情况下,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宦官擅权等等弊病接连出现,以至于幼年继位的幼君多需借助宦官才能亲政,于是在所谓的“戚宦之争”下,朝政日益腐败,帝国的黄金时代稍纵即逝,为时极短即转入中衰。其实穷究“戚宦之争”的起因,应该是汉章帝时对外戚的大肆任用。所谓“外戚”又称“外家”“戚畹”,即帝王的母族、妻族。其实自汉以来,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