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境内共有蒲姓宗支36支,三万五千余人。蒲氏分布聚居地(沟、湾、碥、岩、边)13处,不可移动文物(老宅,大院,古墓,古碑)22处。其具体分布与迁徙线路情况如下:1、二龙仁崇观蒲氏始祖蒲宏品从井溪河康溪庙迁徙至仁崇观。2、红土双土地蒲氏始祖蒲洪佃于清光绪年间逃丁从大庆金子坝迁徙红土戚家沟落户。3、金城、玉台、凉水、护山、金垭蒲氏始祖蒲天监、蒲天秀于明成化八年由巴州崇化乡大江口八庙运坪迁徙至新丰乡马鞍山。置业蒲家营、罗垭场、梓潼坝。4、龙泉蒲姓一支,先祖蒲应祥,配妣刘氏,始于阆中县龙泉乡马鞍山下万垭坝插业,历今十有余世,嗣绪繁昌、衣冠相继。5、土垭鸡山梁蒲氏始祖蒲玉香于大清同治年间从解元橇盘山迁徙至鸡山梁落户。6、大庆簸箕梁蒲氏始祖蒲光伸、蒲光普。据碑文载,明末兵变,为避世乱,光普逃往巴州,光伸躲藏故里。战乱平息后,光伸住龙甲湾,发脉于簸箕梁。世代传承,枝繁叶茂。7、大庆大清庙蒲家湾始祖蒲先......
据家谱资料记载,1637年李自成麾下逃兵攻打祖源地八家寨,蒲启武因伤月余后离世,武公妣刘氏,当时刘氏已怀身孕,遭难逃离,连同孕子蒲仰明下嫁于当时岳池东乡苏家沟大木桥苏万里家为室;另外口传信息是,当时逃兵攻打八家寨,久攻不下,当攻下之后,全寨男人尽数被杀光,当时一岳池籍兵头苏万里垂涎于武妻刘氏的美貌,将已有身孕的刘氏掳了回去。多年以后,蒲仰明的舅舅刘明宇以经商之名,到岳池接回了其外甥返回到了祖源地。据《蒲氏族谱》记载:蒲仰明1638年正月十四出生,82岁去世。广安岳池蒲家沟历史及新修卷《岳池蒲政良宗支蒲氏族谱》1692年,与蒲仰明同是蒲麻楼(谱名为正楼)的后代,居住在米贝寨(现湖南怀化市新晃县米贝乡)的蒲承礼受父亲蒲桂宇(谱名正良)的指派,来到了岳池东门外蒲仰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独自立足,虑及不适合子孙居住,便到了现岳池同兴镇的蒲家沟置业定居,并于1694年返回祖源地(当时蒲仰明56岁,蒲桂宇......
重庆铜梁蒲氏字辈:兴国朝友,文尚大能,永振家邦,世德荣增,善继先志,乾坤安定,广学才艺,万代昌盛,华光正道,弘扬天恩,诚信和顺,千秋维人贵州遵义一支蒲氏字辈:洪武朱先代,选明天汉再,正运世传兴,定国安邦太。贵州息烽蒲氏字辈:“珍守云阳贵、远国泰中庆、新怀修祖德、发志永方传”贵州一支:“文起林国学,守汝朝上木”四川成都蒲氏字辈:晚荣财宗祖玄文世泰昌忠孝全家国诗书定安邦四川达州(河东氏)蒲氏字辈:“汝心中正,善以三传,昭文开化,安常守先,道德经世,大全性天,克纯其武,著术光前,诗礼庭训,家国科联,书香永继,代有名贤”(注:据县志记载,湖广填川时,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奉旨移民填四川(公元一三七三年)。姓蒲的分在通江县落业,生三子,长子迁达州(今达县)管村坪保珠山业)四川乐至蒲氏字辈:“正承启文廷朝秀应天兴元亨句‘‘万仕永昌呈’’。四川南部蒲氏字辈:“宗.....之天文江’’开景运明德茂中新”。四川宜......
...
...
...
2022-05-11
蒲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姓氏,提到这个姓氏,很多朋友就会想到清代的蒲松龄。蒲松龄是淄川人,而淄川也是有名的蒲姓聚居地。总体来说,在胶莱河以东,蒲姓人聚居的村庄并不多。荣成市成山镇的蒲家泊村,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具体来说,蒲家泊位于成山镇驻地东边的龙须岛片区。过去这里有一座蒲家泊完小,校园的位置比较显眼。去过西霞口或者成山头的朋友,可能在沿途曾留意到这里。根据地名碑上简志的记载,明天顺年间,蒲姓人从云南迁至此处,因坐落于泊地,就以姓氏和地形命名为蒲家泊。走进蒲家泊村,可以看到多种风格不同的建筑,有楼房有瓦房还有海草房。当沿着村里的一条东西向街跨过中间的一条河时,还可以看到一座“蒲氏宗祠”。这座蒲氏宗祠大致是三合院结构,包括正屋、东西两厢房和大门。大门上方挂有牌匾,上书“蒲氏宗祠”四个大字。从外观上看,蒲氏宗祠应该是后期经过修缮,不过外墙上的石块仍是原来的基础。荣成的海草房是胶东特色民居之一,此......
2020年4月4日,达州渠县蒲氏宗祠族务管理委员会在帝师堂召开清明祭祖专题会议。渠县蒲氏宗祠族务管理委员会顾问蒲礼泉、蒲文泉,中华蒲氏文化研究会渠县分会常务会长蒲广西,副会长蒲永奎,蒲开成,蒲广国,副秘书长蒲寿林,蒲建桥,城北乡会长蒲荣,汉碑乡会长蒲正伟,老书记蒲先忠,队长蒲海泉,一队队长蒲永华,以及蒲继文,蒲寿六,蒲忠奎,蒲占军,蒲长友,蒲碧周,蒲在全,熊仕德,蒲美城,蒲李方,蒲福玲,蒲泽飞,熊芳,蒲国友等蒲氏宗亲参加本次祭祖大典及祠堂保护安全学习。(渠县蒲氏宗祠第一层殿)图为2020年4月4日清明节祭祖会,参加本次祭祖大典的蒲氏族人们在渠县三汇镇墩子湾蒲氏宗祠桅杆坝前合影留念。(渠县蒲氏宗祠第二层殿)图为2020年4月4日达州渠县蒲氏宗祠清明节祭祖会现场。中华蒲氏文化研究会渠县分会常务会长蒲广西积极主动牵头组织本次祭祖活动,来自各省、市、县的蒲氏宗亲,在渠县三汇镇蒲氏宗祠正大门前合影留......
在中国的姓氏中,蒲姓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姓氏,蒲的本义是一种叫做蒲草的水草。在蒲姓的来源中,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尧舜当政时的高士蒲衣。有一种说法是,蒲衣做过舜的老师,曾拒绝舜禅让给他的位子。另外,蒲姓还是远古时期有扈氏部族的后代,因家中的池子里长了很多蒲草,所以以蒲作为姓氏。明清时期,全国蒲姓人口,大约有一半在四川,四川继续是蒲姓第一大省。蒲姓人口较多的省市还有重庆、陕西、甘肃、湖南等。明末清初战乱,四川不少蒲姓人避难到云贵一带。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又使湖广的蒲姓人迁居到了四川,使得四川的蒲姓人口大为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宋朝到清末,蒲姓人出了40个进士,其中大部分是四川人。川中遂宁是一座有着167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称观音故里。史上出了唐代大诗人陈子昂、贾岛、宋代王灼、明代新都杨状元之妻、散曲家黄娥,清代榜眼、文史学家李仙根等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名人。家族历史上有南宋敷......
蒲寿庚(1205-1290年),又称蒲受畊,号海云,宋末元初人,蒲寿庚祖先是中东人,做东西方贸易,后来定居占城(现在的越南),约11世纪移居广州,经营商舶,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不过到了南宋中后期,蒲氏在广州越来越混不下去,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即举家自广州徙居泉州,定居临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乡云麓村,继续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任安溪县主簿;绍定六年(1233年),为鼓励蒲氏的中外贸易活动,南宋政府赐“承节郎”的官衔。(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开宗》)而宋朝鼓励经商,所以对蒲氏一直非常优待,蒲寿庚于宋末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而且在剿匪后,因功被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一路之兵事民政,统领海防,权力很大。总之一句话,宋室对蒲氏那是非常厚待的。可没想到的是蒲氏却恩将仇报。至元十三年即德......
...
...
...
...
...
...
...
...
一云邑谷庄甲,蒲家沟建有再榜公支祠,亦置有祭业,其價值谷石界限條糧彼各有据,不及备载特为附之。一云邑谷庄甲坦子坎建有大璋公支祠,係璋公之子乾常捐置祭业一契,其價值谷石界限條粮彼各有据,不及备戴特为附之。一云邑里坪甲,维都坪建有廷魁公支祠,係魁公子孫修建,亦有祭业,其價值谷石界限條粮彼各有据,不及备戴特为附之。一云邑里坪甲,维都坪寨当门,建有乾徵公支祠,其祠业乃四子分居,后所有养膳,公自为撙节蓄有馀积,置业三契耑作祠疑,所有價值界限谷石條粮,公之子孫各有契据,不及备戴特为附之。一云邑里坪甲,高家风建有寿安公支祠,係公之子世禧孫大琇於咸丰七甲捐置,祠田内兼义庄,並请有前任邑候董碑示,戴明本支祭祀及族中婚葬庆赏,一切义举條钦,又有后任邑候高示谕,查寿安公祠田义庄,原係该职员蒲世禧捐置善举,所有出入钱谷支给义抌,自應由该职员酌义,公,正,户族经理以归画一而杜侵蚀,如有妄希揽籍事倒乱者,准隋时禀案治......
我们先要了解中国家谱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史。私家谱产生于两汉魏晋,其功能是明世系、利选举、别婚姻。当时世族门阀等级森严,选官择门第、验出身,婚姻要门当户对,证明出身贵贱的依据就是《族谱》世系。注意!这一点是理解蒲清谱的钥匙。南宋谱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官之选举必由薄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选官只重家世,不论才德,只要出身门阀世族,不论贤愚,可以子子孙孙世代为官。到了隋唐,封建门阀的“九品中正”选官制逐渐被打破,开始实行科举制,但世族门阀观念并没有消除。蒲清公所处时代正值于此时。他修谱主要目的也可能是在于此。今天,有人质疑,为何南宋蒲清所著的《蒲姓族谱》中记载蒲氏多为进士,尽是官员?只要联系上述时代背景,也就不难理解这个问题。今天存留民间的私修谱牒,唐宋元明代编撰的已稀,大多为清代、民国所修(本人研读过蓬溪家谱收藏研究中心的200多本各姓家谱,加上蒲......
重石村蒲氏,留下许多精彩传说,重石村地处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2米,其中最高山重石山海拔高度为500米,一路小跑,登临其上,同行的本地人介绍,重石村是因此山而得名。...
重石村望夫石的传说,重石山顶的石头,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妇女背着小孩正在眺望着远方。最上边的石头像女人的头,额头、鼻梁、嘴巴俱全,伸开的黄葛树宛如女人头上高高盘起的发髻;后面一块小石头就像趴在母亲背上的孩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