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宽公生于汉文帝刘恒前元十一年三月廿八岁次壬申年乙巳月丁未日即公元前一百六十九年五月十八日。卒于汉武帝刘彻太初二年十二月十二岁次戊寅年乙丑月癸巳日即公元前一百〇二年一月十三日。宽公卒于任上,后归葬千乘老家。宽公墓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田王村南约500米,南与“冢头欧阳墓群”相望。该墓为砖石结构,现有封土高约3米,直径约40米,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过去墓地古木参天、景色幽静,旧志列为广饶八大景之一,有“倪冢秋烟”之喻。倪宽墓葬于1976年10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世赞曰:文含经纬,山高水长;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据游埠倪家《金湖倪家村志》,宗族堂名锄经堂。主修:倪庆荣。编纂:倪根松等。版本为1996年锄经堂铅印本,本谱始修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此为第七次修。世系修录至第十九世,排行字为:登。共一卷,计一册,线装本。不分卷:序、凡例、村志篇(村境概况、组织、经济、文教卫体、民俗、人物);世系篇(谱序、世系图)。始祖:兒宽,擅长儒学,为汉武帝时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世居千乘(今山东青州),为其姓,后再兒旁加入人旁为倪姓;倪若水,字圣清,号渊泉,唐开元年间(713——741)官居尚书右丞,世居恒州;宋崇宁五年(1106年),大府君倪龢祖从睦州(今淳安)迁居金华石门,为龙门倪氏始祖。始迁祖:倪咏,行茂三,南宋末由金华石门迁居兰溪游埠镇倪桥。元至正年间(1341——1368),倪子敬、倪子才、倪子英、倪子珍、倪子祥五兄弟从倪桥迁居金湖沿(今游埠镇倪家村)。本支排行字:茂荣华进艺任佑存胜贤良忠整淳承明......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如果按上述84人/年为参考值进行推算的话,明朝总共诞生了约:23184人。其中倪姓在百家姓排行第111位,约占现在全国汉族人口的0.14%。如果大胆一些,按此比率计算,当时1亿多的明朝,倪氏人口大约为14万左右。在漫长的历史中倪氏族人奋勇争先,努力进取,中得举人的目前已知的有:55位。约占全部进士总人数的:0.24%(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序出處進士年份姓名甲次名次籍貫1洪武十八年乙丑科殿试金榜1385年倪炯第二甲第三十八名福建闽县2永乐二年甲申科殿试金榜1404年倪惟善第三甲第三十九名福建晋江3永乐二年甲申科殿试金榜1404年倪文质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浙江钱塘4永樂十年進士登科錄1412年倪良第三甲第二十三名江西饒州府樂平縣長城鄉六都5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1415年倪益第二......
历史就是如此奇妙,长江两岸相距不到百公里的两大倪姓家族,其代表人物先后都成了清代安徽建省(康熙六年即公元1667年)后最大的藏书家,且以此对传统文化建设都作出了独特贡献。前两年,应约编写《徽州古村落》,在祁门渚口,自然会去看至今仍算是徽州古建筑的杰构、也是安徽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一府六县”。当年徽州府辖六个县(歙县、绩溪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和婺源县),渚口的这幢老宅一个大厅带六个小厅,后来人们以徽州府的行政架构作比,送给它这么一个豪迈的称号。大厅名叫“慎余堂”,是宅主倪望重的居所。东边紧挨着它的是一座二层小楼,人们称它为“万卷楼”。这是倪望重的读书楼,也是他的藏书楼。倪望重一生酷爱藏书,到处搜罗,并且收藏到许多宋元古本珍本,每有收获,即用特制的樟木箱加以盛装。当他和兄弟开始修筑自己家族这个大宅时,又特意在自己的居所旁设计了这样一座藏书楼。倪望重为什么酷爱藏书?一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虽......
安徽倪氏,现找族谱,安徽倪氏,现找族谱,只记得传振怀兆远几辈,望有同宗者相告,以传家史...
河南省固始县倪姓寻根..,我这支族系自山东调藩于江苏江都筷子巷,先祖经商竹器,后迁居霍固东西蓼地,今河南省...
倪氏寻亲,祖辈兄弟五人,为倪义兴,倪义隆,倪义盛,倪义元(泰),倪义直,原籍江苏泗阳,除义...
寻找倪家亲人,寻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乡桂桥村(倪大竹园---倪瓦门楼子)倪宝友后代,倪宝友,男,...
...
...
...
...
姚江倪氏迁姚始祖倪思,字正甫,号齐斋,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后自湖州吴兴迁居余姚,住武胜门内“雪昼堂”,卒葬贺溪之南籁山(此贺溪非梁弄贺溪,在今余姚城东穴湖)。姚江倪氏后裔中最著名的当推倪宗正。倪宗正,字本端,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迁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正德年间,以言事廷杖,贬太仓知州,累官至南雄府知府。后告假回籍养伤,在“雪昼堂”东翻建新楼,取名“清晖佳气楼”,与王阳明出生地“瑞云楼”隔碧溪河南北相对。卒赠学士,谥文忠。撰有《倪小野集》22卷。今嵊州、新昌境内,也分布有姚江倪氏后裔。...
倪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71位。溯源倪氏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据《元和姓纂》载,周期初年封高阳氏后裔于邾娄国(今山东省境内)。朱武公又封他的次子友于郳邑(今山东省滕县东,一说在山东省枣庄市西北),因是邾国公子所建的小附庸国,又称为“小邾”。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后人去“阝”部为“兒”氏,后又加“亻”部为“倪”氏。又据《尚友录》载,春秋时邾国后裔郳黎来的子孙亦为贺郳氏,后因避仇改为倪氏。倪氏望出“千乘”,汉时置,现在山东省高青县。入闽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倪氏一支择居浙江金华龙门,百年间累朝科甲,有进士7人,时称“七第”。据《金华县志》载,南宋淳祐十年(1251年),龙门七世祖倪普登进士第,廷试第三名(探花),历官刑、礼、吏部尚书,德祐元年(1275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后为奸相贾似道所忌,被劾归,筑亭山椒以望临安,国亡北向恸哭,临卒,惟戒族人不可出仕。七世倪崇义于......
城厢区华亭镇油潭村是倪姓聚居地,至今有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旧祠堂。倪姓耆老称,这祠堂是倪姓在油潭最古老的房子,原有九个天井九间厢,中间的天井内埋有一石刻的鳄鱼,这鳄鱼据说可吞水,现仅存三个天井,其余护厝已拆。祠堂内可考据年代的仅是一块立于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的匾额,距今280多年,尺寸2.5米×0.95米,上书“德高寿母”。匾右分四行刻有赠匾者信息:(特?)简福建兴化府督粮分府加一级记大功二次戴奉兵部尚书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餉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拜他拉布嘞哈番加八级纪录四十二次功加一等郝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纪录五次(霊?)此匾立于倪门林氏九十大寿之际。惜族谱于文革中被毁,倪门林氏子倪某是谁无从查询。匾中的郝巡抚系当时的福建巡抚郝玉麟,倪门子能得到当时省巡抚赠匾,且被溢美品德高尚,故母亲高寿,可见当时声望甚隆。郝玉麟,雍正十年(1732)总督福建,任内平定台湾......
...
...
...
倪氏祖墓位于萧山区后倪纱帽田地上。墓主为桃源倪氏始祖千五公及其德配(妻子)韩氏合葬墓。该墓于南宋时期建造,墓址为原址,从未迁移,是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桃源倪氏”家族世系较为完整,家族史平顺,是江南一带农耕家族的典型代表。在萧山南片的临浦、义桥、浦阳等地,“倪氏”是一个大姓,萧山人旧时称之为“桃源倪氏”。“桃源”是今浦阳镇的古名,据乾隆《萧山县志》、《萧山地名志》记载,早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萧山就在许询幽居地设有桃源乡,下设通远、祟山、方山、曹坞、永福五个里。据载,倪氏先民最先出现于西汉末年,居住在山东一带;南宋末年,第26世祖宗迁徙到金华浦江。南宋咸淳中元年间(1270),有一位名叫“倪源”的先民来到现在的临浦镇横二村后倪自然村,并在此落脚。从此,倪氏族人开始在萧山南片繁衍生息。倪源便是桃源倪氏迁徙来萧的第一个“始祖”。据家谱《古越萧邑桃源倪氏宗谱》记载,萧山梅里(盈公派)倪氏......
倪若水藏书倪若水名泉,字若水。唐代藁城人,进土出身,开元初官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调其出京,任汴州刺史。期间,修孔庙,倡教育,兴办州学、县学,汴州百姓称颂不已。开元初,倪若水曾直言上书禁止为皇宫“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玄宗纳其言,并褒奖其直言劝谏。召其入朝,提升为户部侍郎。开元七年(719),授官尚书右丞。一生酷好儒学,喜收藏图书,在汴州刺史任上,修建孔子庙和兴办州县学堂,以教化后进,兴读书之风,为百姓所称道。私人藏书具有一定的规模,史籍记载其“列架不足,叠窗安置,不见天日”。明代学者彭大翼在其《山堂肆考》记述其:“……藏书甚多,子弟值日看书,有借书者先束修投贽,然后与之”。这种收费(礼品)借书的做法,比起借书不孝、秘不示人的藏书管理思想而言,还是有其进步的一面。...
在巍巍秦岭的南麓中段,有一处乾佑河与旬河共同滋润的土地就是陕西的镇安县。镇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神奇古老的镇安曾令无数文人墨客称颂赞咏,质朴的镇安渔鼓传唱着镇安的历史,展现着镇安的发展活力。镇安县历经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县境内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有崖墓、石刻、古道路、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遗存,凝聚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镇安的古建筑中,有一处清代倪氏民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历史有序,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番迁徙,扎根镇安镇安县铁厂镇倪氏黄龙支系为宋末绍棠公之子南淑公后裔。据史载,始祖源于山东,曾迁徙豫、皖、苏、鄂等地,来陕西前原籍是湖北武昌府兴国洲安酆乡永福星灵泉保北山庄。倪氏二十四代孙世昌(大房)根据方涌姑婆原族谱修改的内容表明,倪氏族人为摆脱水患与贫困,第十八世祖嘉泮公25岁(1758-1828)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辛丑(1783年)随父启锐公(1730-1806)与溶、浒、淟、汰......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中国家谱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但由于大量收藏于海外和散藏于民间的家谱还未发现或还未整理,因而对其数量进行统计相当困难,仅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就有17099种,绝大部分为缩微复制件。另外,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法国、英国等地也有中文家谱,可惜无法统计数字。在台湾,据《台湾区族谱目录》所载,约有10600种族谱,据有关调查资料所得出的结论,民间收藏的家谱约有万余种。在大陆,目前中国家谱收藏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总数为12000种,可见中国家谱之浩繁。家谱基本知识一、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为我国家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