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知至:(生卒年待考),仙游人(今福建莆田)。著名宋朝国子助教。
宋朝时期的国子助教。操尚介洁,博通坟典。介六经孔孟之道貌岸然,以开明人心。
著有二十一史绎,注十三经旁训,以阐发奥旨。后荐于朝,补国子助教。后归隐。
崇正书院在赖店温泉。宋景趟哪辏1037),国子助教茅知至辞官回乡,在此建双林书院,授徒讲学,读书著作。明嘉靖三年(1524),因年久毁坏,知府朱衮、知县肖宏鲁重建,中为正堂、后为讲堂、前为露台,东西列号20间,外有仪门,凿濯缨池,规模可观,学风复盛。嘉靖七年(1528)知县肖宏鲁拨置膏火田4亩多,改曰“崇正书院”。隆庆年间,知县关玉成重修,清同治年间,茅梯云又修葺。清末渐弛废。
赖店镇古称"南丰",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城南郊。赖店镇土地面积85.5平方公里,人口6.08万人,旅外华侨和"三胞"5.2万人,是莆田市的重点侨乡。仙游县赖店俗称南丰,相传明代赖氏集居于此设店经商而得名,是省 赖店镇级明星镇,现有旅外华侨和"三胞"5.8万人,是莆田市的重点侨乡。地处于仙游县城南部,木兰溪上游南岸,位于东经118°39'-118°43',北纬25°26'-25°23'之间,海拔高度60米,地属丘陵、盆地,西南与泉州鲤城区相邻。区域调整后,现有土地总面积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53亩;山林总面积73730亩;现有镇办林场1个,总面积2.59万亩。
历史沿革
宋至元朝属修德乡、嘉禾乡;明至清朝属永兴里、孝仁里;民国属城南乡、孝仁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属一区、二区、山尾区、城关区;1958年9月,成立赖店公社;1984年12月,改称赖店乡;1992年11月,改为赖店镇。现辖19个村民委员会,353个村民小组,有18086户,60180人。镇政府驻土山村,距县城5公里。
历史变迁
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6公里。1991年后,乡政府设在涂山村,占地38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赖店街包括旧街和新街。旧街长300米,宽2~3米,为卵石路面的双面 赖店镇街。1960年街长600米。新街地处涂山村,建于1972年,今全长400米,宽8.5米,经1985年和1991年两次改造,砌筑花岗岩方板块石路面5200平方米。混凝土路面2550平方米。
柴桥头街位于锦田村,内街为旧街,民国时街长108米,宽3.5~4米。1970年新街基本形成。1987年街道拓宽为22米,建成长300米、渣油路面双面的新街,总建筑面积14970平方米。
乌墩街地处玉墩、玉山村间,民国时形成小集市,50年代后形成长45米、宽5米双面街。1970年后,村民在山尾至玉墩公路两侧相继建房,至1983年,形成150米单面街。1987年改造旧街路面长65米,铺设方块石面积2925平方米。
公共建筑有乡政府办公大楼、邮电所、赖店卫生院、文化站、影剧院等。以2~5层砖混结构为主,总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1991年集资建华侨二中、华侨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共占地4.95万平方米,并为4所小学兴建教学楼、宿舍楼,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赖店镇古称"南丰",位于仙游县城南郊。全镇土地面积85.5平方公里,人口6.08万人,旅外华侨和"三胞"5.2万人,是莆田市的重点侨乡。赖店交通方便,212省道贯穿境内,离福厦公路15公里,距湄洲湾、秀屿港50公里,境内有仙乌公路、赖园公路、三埔公路与仙游县的6个镇相通,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