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原是战国时期的薜国人,后在赵国的平原君门下为食客。此时,秦国与赵国正在征战,秦军大胜之下,将赵国都城邯郸一举围困。
赵国处境危若临渊,平原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援助。临行前,他将自己的门客都召集到面前,要从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人与自己同行,选到最后还缺一人。此时一个叫毛遂的人排众而出,来到平原君的面前自荐道:“毛遂不才,愿与先生同往。
平原君见是自己门客中毫不起眼的毛遂,于是淡然道:“有才能的人在人世间就如同囊中的锥子,他的锋芒有如锥尖,难以掩藏,而你身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我从未听到过有谁对你,说过只言片语的赞美,这自然是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我今日带去的人都是能够有助于我的人,你还是留在家中吧。”
毛遂听完平原君的话从容地答道:“在下之所以未见锋芒,是因为始终身在囊外,今日若是进入囊中,何止会如同锥子一般只露出尖梢,必会将整个锋芒尽显出来的。”
平原君听后微露惊讶,只觉毛遂的气度非凡,谈吐中气势过人,知道他并不是等闲之辈,于是慨然决定让毛遂与自己同往楚国。
到了楚国之后,楚王请平原君孤身一人来见,两人在大殿之上,从早晨一直谈至中午,还是毫无结果。正在相持不下之际,毛遂忽然不请自来,他大步上殿高声道:“出兵之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大怒道:“此是何人?敢不经宣召就私自上殿哗。”平原君也是一惊,忐忑地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当即喝令毛遂退下,
毛遂对楚王的斥责充耳不闻,反而一步步走上前来手按宝剑冷声道:“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出不出兵,还请速速定夺。”
楚王大惊,见毛遂双目炯炯气贯长虹,竟愣着不知所措。毛遂此时,将出兵援赵对楚国的所有有利之处一一道来,并详细分析。楚王听完之后顿时对眼前这个智勇双全的毛遂心悦诚服,当即答应出兵。
几日后,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被逼退,赵国兵临城下的围困终于解除了。平原君自此将毛遂奉为上宾,他感叹道:“此行之所以能马到功成,皆是因为毛先生有勇有谋的举措,令楚王不敢轻视赵国,才肯发兵救助。”从此,“毛遂自荐”成了一个被世人所流传的著名典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