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尝经年阅览吾族之谱牒考其姓氏之源流盖自黄帝以来裔孙分封受姓其得姓则一而后别为氏者则殊有以先王之谥而为氏者有以所居为官时而为氏者有以封邑为氏者或有以赐姓为氏者流衍派别鲜有能辨其氏族之总源者也余因遍览谱牒而知其概矣按麻氏之先据史记楚世家族等有关文献记载吾姓根植轩辕源于芈姓支分熊氏安徽砀山封邑为始郡望上谷金紫为堂本出周朝楚公族熊婴奔齐在齐国出任大夫更为麻氏乃为吾族得姓于麻婴之后延至汉时讳达者注论语流芳于世讳光者为御史大夫汉隋两朝虽名贤辈出若稽讳名者视同秦越矣惟考唐祖脉者代而有徵昭穆了然据正史《全唐书》文-卷二五二记载吾祖讳嗣宗者授唐玄宗李隆基时为唐开元功臣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勅封凉国公因公建功于唐授国赐姓更姓李名延昌其子讳藏珍授圆辉隐士点花使者藏珍公生二子曰吉曰以察曰吉者为长房之派祖曰以察者为吾族之派嫡系血祖嗣宗公传六世椐长房汾河麻氏宗谱记载讳继祯为承奉郎濠州司户参军因羡慕王宫临晋今青州景色美丽环......
“麻婴,是麻姓始族”。始于周朝春秋时代楚国王公贵族,麻邑(今湖北省麻城市)人熊婴,到齐国当上大夫后,很想念故土麻邑,而改姓麻,后代子孙继承麻姓。这个事实有姓氏志记载、史实记载、宗谱记载和传说为考证。(一)姓氏志记载:1、《中国姓氏大全》:(麻姓是)春秋齐国大夫麻婴的后代。周代楚国(大夫麻婴前辈)食邑于麻(城),后代以邑为姓。2、《百家姓》:麻(姓)系出于熊姓。楚公族熊婴“奔”齐,更姓麻氏。3、《百姓祖宗图典》:(周朝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地方称麻邑。楚国君将一位姓熊的贵族分封到麻邑做首领,享用那里的物产。熊姓贵族有一个后代熊婴,后来到齐国做官,很想念故土麻邑(便以麻为姓),让子孙都以家族封地为姓。麻邑今在湖北省麻城市。(二)史实记载麻婴的事迹:《春秋左传》、《春秋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左诂》、《春秋左传注》、《东周列国志》、《国语》记载,麻婴从事于周朝春秋时代齐国庄公姜光、景公姜杵臼执政年间,......
源流麻氏历史来源有二:一是以邑为氏。据《姓考》载,春秋时有楚国大夫食邑于麻,即今湖北省麻城县,乃以邑名“麻”为氏。二是春秋时齐国大夫麻婴之后,以祖先名号为氏。麻氏望出上谷郡,在今河北怀来县一带。麻字在缙云东乡读mo2,西乡读mu2,南乡读mou2。从唐末到明初有十四支麻氏先后迁入,现有人口一万三。据县内各《麻氏宗谱》所载,缙云麻氏为麻婴后裔,分为十余支。据明工部侍郎刘东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所作《麻氏源流序》:麻氏世居河洛,王莽篡汉时南迁。唐时有麻嗣宗者,为左金吾大将军,赐姓李,改名延昌。其六世孙麻学鲁,与父道经武林(今杭州),“时有沈昙,富而无子,止生一女,招以为婿而赘居焉”。故武林、姑苏一带有麻姓者,多为其族人。至宋,裔孙麻度受职同知,“莅任浙东,遂居东瓯永嘉麻行”。麻度之子麻钟,字文远,卜居一里双溪,即麻坡。缙云东郭、沐白、三门堂等支麻氏均称为麻钟之后,但其世系图却难于接合,故......
...
...
...
2022-05-13
古姓氏志《兔园集》、《百家姓》、《千家姓》、《中国姓氏大全》、《百姓统谱》、《百姓祖宗图典》等等,都记载有:“麻上谷郡”。意义是:古代麻姓人居住在各地中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望族,在上谷郡。然而,为找全古上谷郡的历史,一个谜团曾经难倒了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到廿世纪六十年代才得谜解,古代麻姓人曾经从事和居住过的上谷郡才得可知。(一)古代上谷郡的郡署(行政办公机构),曾经发生失踪、谜团、错认、谜解的过程从三国到唐朝,古上谷在居庸县和易县的古迹一直都可以找到,但从周朝战国到北朝已有八百多年的古上谷郡署造阳县(沮阳县、沮阴县)城完全失踪了。成为历史谜团。致使:明朝编《宣府志》时,误将今河北省怀来县沙城西的新保安镇当作古上谷郡署造阳县(沮阳县、沮阴县)城;清朝康熙年编《怀来志》时,又因见河北省宣化府楼街坊写有“上谷郡”,而又误将宣化府为古上谷郡署。一直到廿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河北省怀来县官厅......
墓志铭里的“麻家将”明代的大同右卫(今右玉县)出了好几个将军家族。前期有缑谦,后期有麻贵,就是现在右玉缑家坟、麻家坟的主人。还有总兵李鋐的家族。这些家族出了不少总兵,级别为都督,是武职中的一品大员。有的为王朝立功甚大,死后朝廷赐祭,规格很高。现在右玉留存有这些家族的墓碑和墓志铭,是很有价值的文物。明代近三百年中,不是很大的大同右卫出了这样多的级别很高的军官,与右卫地处边防要塞有直接关系。长期的屯兵戍守,频繁的战争,为军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就了他们的勋业。缑氏、麻氏、李氏家族,虽然青史留名,但史书对他们情况的记载并不充分。缑谦《明史》无传,只是记一些重大事件时提到过他的名字,说他弘治时任总兵官,与兵部侍郎张海一起经略过哈密。麻贵《明史》有传,但所记事迹也多疏略。李鋐《明史》有传,但传文重点记述了李鋐个人的一些事迹,于其先人,只言世袭武职,具体如姓名、世次、相关事迹一无反映。而现在右......
麻秋:后赵太原胡人,仕石虎,官征东将军,在今湖北省麻城筑城驻军,该城被称作麻城。性暴戾残忍,百姓如有孩子啼哭,母恐吓日:“麻胡来了。”啼声立止。麻贵:明朝将领,回族。大同右卫人,宣府副总兵麻禄子。嘉靖中,随父征瓦剌,累立战功。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年),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年),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病退职。麻氏家族多将才,与铁岭李氏被誉为“东李西麻”。麻九筹:宋朝人,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于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文字。为了研究易经,他熟读邵尧夫的《皇极书》。后来研究医......
今年冬月十八日是庆阳麻氏先祖僖公等五十余位先祖殉国377周年,根据笔者多年的查找资料和研究庆阳麻氏历史的里程,笔者认为最早以府志记载这一历史壮烈事件是清顺治《庆阳府志》,作者是杨藻凤,时任庆阳府知府,时升任钦差湖广督学道副使。根据作者做的府序,府志成书于顺治十七年,也就是1660年。这个时间距僖公等四十余位先祖殉国十七年,而段公祠首修时间是1702年,由知府杨天宠主修。所以府志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可信程度应该是最高的。其在《庆阳府志》卷十忠义一节中记载如下:“癸未冬,闯贼围城,僖率子惟青等昼夜守城,散家资犒鼓城夫,力竭城陷,服毒几死,贼救之苏,乃以炮烙索金,终不屈膝,辞气凛凛,贼怒杀之,时伯叔孙子奋而同死者四十余人。”从目前所获资料来看,杨藻凤是描写这一事件于志书的第一人。古人惜字如金,“奋而同死”是描写四十余位先祖殉国情节的词语,为此,笔者查“奋”字:《说文解字》原文上解释古意为:奋,鸟振......
...
...
...
...
...
...
...
...
对于需要寻根修谱的朋友们来讲,去哪找到自己家的族谱,去哪了解祖上的历史,去哪找资料作参考,第一步就难倒了。如果去走街串巷地收集,也不一定集得到需要的资料,或者足够全备。效率高且成功率比较高的,可以去族谱收集比较集中的地方查询。下面提到的这些图书馆,都是拥有大量族谱藏书、且方便查看使用的。上海图书馆据统计上图所收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近10万册。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存世家谱中都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覆盖区域较广上图收藏的家谱履盖全国20个省,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其次为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甘肃、贵州、广东较少。浙江的家谱,集中於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的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姓氏较多所藏家谱共分328个姓氏。其中以张姓最多,计638种,其次为陈姓622种,王姓524种,吴姓424种,刘姓420种,李姓418种,周姓366种,其他徐、黄、......
夫谓家有史册,律有明条,凡为世系宗子,当从律训正己修德,持身严肃。欲克肖子孙听从禁令,无偏无党,教之必从、言之必听,是善也者,日有所增,吉之谓也;不善也者,日有所亏,罪之谓也。善则福有所归,恶则神有所责之,故能从斯道者,始为家政之大端备矣,尚其勉之。凡为宗长,处事须正直无私,非为不作,正身守己,从公善处,不可欺善畏恶,自此修明人心之公,自此悛革人欲之私,上下相安,道德一而风俗同矣,能立纲常,大振门风,系一族之兴替也,慎毋忽焉。凡为男女之类,须克全忠孝之道。夫则尽忠,善事父母劳而不怨;妇则尽孝,善事公姑晨昏不倦,和合妯娌敬之戒之,斯为克全忠孝之道焉。凡禁令以训子孙,或为好恶不正,紊乱规模,拆散婚姻,不顾骨肉,许配子女败坏纲常习俗,为害欺宗灭祖,违逆尊长,顺妻忤亲,不孝父母,宠妾弃妻,有犯谱例者,会同族长,依例坐罚。若罚不服,即取掌谱之人会众焚香告明祖考,削谱讳宇,革斥在外。若能改过,待后重修......
明朝麻家将八代人青史留名,中国古代出现过“杨家将”、“岳家军”、“戚家军”,家族传承上杨家三代,岳家、戚家各两代,而在明朝,被当时敌方称之为“杀人如麻”的麻家将流传八代,一门出过30多位提督、总兵、将军,不仅为大明朝抗击瓦剌人、鞑靼人、后金人,还在朝鲜抗击过倭寇。...
东营麻湾村为什么没有麻姓村民?,麻湾村,位处东营市东营区最西边,西靠黄河,属龙居镇管辖。早年间,因出了个刘姓大地主和王姓铁匠作坊而闻名省内外。现今王字牌菜刀、斧头、镰刀等还享有盛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