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底,全省常住人口3812.62万,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陕西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
骆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排第一百三十二位的姓氏,较为常见,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骆姓出自姜姓,始祖是姜子牙,名尚,子牙是他的字,一说字望,系炎帝之裔四岳之后,因其祖上是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候,故徙其封姓,又名吕尚,吕望,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末,姜子牙垂钓于渭水河边,被西伯文王礼聘为相。后佐武王伐纣灭商,居功至伟,为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武王尊其为师尚父。西周初年,大封天下,姜子牙因功被封于齐国,爵号为公,称齐太公。亦称姜太公、太公望。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公子骆的后代为别他族,遂以祖父名为氏,称骆氏。尊功高盖世,智慧超群的姜子牙为始祖。骆姓的历史名人汉代有骆俊,乌伤人,为陈留相;三国时吴有大臣骆统;唐代有骆宾王,义乌人,诗人,为“初唐四杰”之一,又有华州节度使骆元光;明代有名士骆文盛;清代有骆秉章,花县人,为四川总督,又有著名经学家骆家员。骆氏迁民始祖为当时泽州等籍人氏,明初奉......
义乌浙江骆姓,均以唐代宾王为一世祖,宾王为义乌人,故义乌又是浙江骆姓的发祥地,在义乌的骆姓宗亲系枣族而居,为本县境内人数最多之姓氏。集体祭把之会所,可容纳千人以上之宗祠有松林、默林、竹林三处。族训以忠孝节义为宗旨,特别强调“百善孝为先”,“忠臣出孝子之门”。先祖宾王出身义乌,宗亲均以诗书传家,书香门第为光荣。族中奖助子弟努力向学办法:小学毕业者(相当满清时之秀才)可获十亩良田之贤租;(即十亩上则田之地主应收之租)中学毕业者(相当于举人),可获二十亩之贤租;大学毕业者(相当于进士),可获三十亩之贤租。族中每逢清明、冬至、年节等集体祭把时,应届毕业生必须跪祖位前大声恭读历代祖先之名讳,旁边并有学优之长辈监视聆声,如有错误,当时纠正,如遇族。中修订宗谱等大事,有关文牍、编纂等事务,一概责成平时获颁贤租者负责办理。此外,凡是骆姓居住之处,彼此守望相助,治安良奸。再大事故只有请族长公断,从无诉讼。浙......
...
2022-05-10
汉末时期涌现出了众多贤才俊彦,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绽放着各自的风华,各展所长。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骆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提及的骆姓人物们,列个名单:骆曜yào、骆禄lù、骆俊、骆统、骆秀、骆休。这几个人里唯有骆秀在《三国志》中立传,“骆”这个姓氏较为少见,再往前找汉代还有骆武、骆异孙。“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脩为五斗米道”——《三国志·张鲁传》注解【骆曜,汉灵帝熹平年间在三辅地区被认定为“妖贼”者,显然他传授“缅匿法”的过程被认为是妖言惑众,《典略》中同时提到了骆曜、张角、张脩,后两人分别关联了太平道与五斗米道,而骆曜就没有更多的事迹了,但也不失一场富贵】“帝以隆学问优深,於天文又精,乃诏使隆与尚书郎杨伟、太史待诏骆禄参共推校”——《三国志·高堂隆传》注解【骆禄,魏明帝曹叡时期的太史待诏,因为高堂隆擅长天文历法,所以安排他与高堂隆、杨伟一起校订《太和历》。......
骆姓传说在宋末元初迁居广东省,由北方南下,先到福建,后至广东,至今福建惠安宗亲,世传世皆常言及祖先迁居广东的故事,溯源经历,有待证实。广东省东莞县篁村乡,此一小村全部为骆姓聚居,约二百余人,犹忆村中有位勉庭宗长,系前清秀才,儒家风范,道德文章兼优,在当地设塾授课,启迪后辈,桃李满门,且皆有成就,故在邑中声誉卓著。广东的博罗、阳江(织篑乡)两县,各有骆姓二、三千人,中山县、台山县、花县,均有骆姓播迁,惟人数不详,骆秉章先贤原籍即系花县。另徐闻县四面环海,有一小岛,全部为骆姓众居,人口约三千人。广东广州花都区及龙川为骆姓最大的聚居地。其中龙川县骆姓为大姓。...
骆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华姓氏中排名第132,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在台湾姓氏中居于第99位。其姓源有三:两支系以人名为姓氏,一支系少数民族改姓。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有个齐国,姜姓,在今山东北部,开国君主是吕尚(亦称姜尚、姜子牙、齐太公),建都营丘(后称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齐太公的后裔有人名叫“骆”,因古称诸侯之子为“公子”,故称公子骆。公子骆的孙辈中有以其名为姓氏的,称为骆氏。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骆氏,姜姓。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名为氏。”再一支以人名为姓氏的骆姓,源于殷纣王之臣恶来的玄孙大骆。恶来,亦称恶来革,是蜚廉之子,以力大闻名,后被周武王所杀。据《史记·秦本纪》载:“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该书又说:“恶来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非......
湖北简介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西汉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三国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两晋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南迁移民,其中湖北......
...
...
...
...
...
...
...
...
骆宾王七岁作诗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勤奋好学。七岁时,有一次因家里人忙着招待客人,他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因为客人听说这孩子聪明就想考考他,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骆宾王替高适改诗高适(700~765),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唐代杰出的边塞派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这首《咏鹅》诗相信很多花都人都耳熟能详,但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炭步镇骆村就有一支骆宾王的后裔存在。炭步镇骆村骆氏家庙骆宾王的后裔如何从浙江来到花都的呢?据介绍,骆村位于南海、三水、花都交界处。骆村过去曾叫“水坑村”。2015年,村常住人口2000多。下辖东社,中社,西社。骆村背后的山叫华岭山,绵延十几公里,海拔近二百多米,郁郁葱葱。骆村就在山脚下建村,西南面一公里左右,则是波涛滚滚的芦苞涌,为骆村农业灌溉提供源源不断水源,与华岭山合抱,可谓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骆姓有什么名人?汉代有骆俊,陈留相;唐代有骆宾王,诗人;明代有骆文盛;清代有骆秉章,四川总督。这四人中,骆宾王和骆秉章和骆村密切相关。骆宾王后人道德公为入粤始祖骆宾王(公元619年~689年)字观光,是浙江婺州义乌县北一里骆家塘人。宾王从小勤奋好学,天资过人,七岁能诗,称为神童......
敬祖宗,孝父母,宜兄弟,和夫妇,睦宗族,教诵读,戒溺孩...
(一)大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修谱序窃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以昭信纪实,重本笃亲,使后世子孙年远日久知所自从来者也。盖支派蕃衍,系序易淆,非序之于谱,则世远年湮茫然不知。缅想吾骆姓内黄郡,同出自唐朝宾王公之后列下。古之时,人或因居地以为姓,或因封建以为姓,或因敕赐以为姓,或因名、字、号以为姓,故人人各得其姓。惟我骆姓出自姜太公有公子骆,故取骆字为姓,居于内黄郡。宾王公之后,东长图仁厚里世,以武功显邑候,始奉明经,佐尹淳,莅治九年澹然无事,故所谓仁厚长者也。一日爰修家谱,绍予祖名曰武德公,卿家世居燕地,迄今二十余世,载在旧谱,不以烦君听。公当政事之余,恻然念自系图,其立心诚可谓善矣。倘不联铭伊始,异日各祖其祖,后世子孙焉能创作如肇造之初者?固重缮而述者,尤不可轻也。今有此式以凭之,虽南北悬殊,而按谱以稽,森然雁序,譬诸高大之木,百叶本同一根,黄河之水,千里九曲,穿龙门、过积石、以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