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河乡村志》序中的描述,在商河县星罗棋布地坐落着1018个自然村庄(最新数据应该是948个自然村庄)。正是这些村庄,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商河人民。可是,随着城镇化与合村并点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的乡村正在逐渐消失。
《商河乡村志》为商河的后世子孙留下了寻根的可靠依据,商河大小事也本着传承历史与文化的原则,不忘故乡的历史渊源,不忘自己的根。
栾庙村位于贾庄镇政府驻地略北偏西,贾胡路以西200米处,北至环乡路,西至新落成的贾庄镇工业园区。栾庙村总面积1349.2亩,其中耕地面积915.7亩。该村共有256户人家,总人口607人,有孟、侯、马3个姓氏,其中孟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均为汉族。
明朝初期,栾氏途经此地,在一古庙栖身,并长期居住,逐渐形成村落,故取名为栾庙村,并沿用至今。清朝中期,在栾庙东北方向500米处有一个小村马家营子遭兵乱,村庄被夷为平地,村民遂搬人栾庙村。据《孟氏家谱》记载,清末时期孟氏由贾庄孟庄铺迁入。
据《侯氏家谱》记载,侯氏由明末时期由商河侯家坊村迁人。民国初期栾姓失传。
村庄沿革:1937年11月,商河沦陷,该村受日伪统治。
1945年商河解放,栾庙村隶属商河六区管辖。后隶属胡集乡。
1955年又改为胡集区,隶属胡集区管辖。
1958年乡政府改为人民公社。栾庙村隶属贾庄人民公社,村改制为生产大队,下辖4个生产小队。
1984年,贾庄人民公社又改称贾庄乡,栾庙村隶属贾庄乡管辖。1996年贾庄撤乡改镇该村隶属贾庄镇管辖。
栾庙传说:杰庙村前有一座古庙,占地约有1000 平方米,具体是何年何人建造已无从考证。这座庙自建村前就已经存在了,庙内香火旺盛,里面供有“狐仙老爷”,古时候人们有事无事都会来拜拜,就图神仙保平安。
传言说,不管大事小情到庙里“狐仙老爷”神像前那么一念叨,就能为你化解所有问题。一传十, 十传百,附近的村民没有不知晓的。
(一)办酒席
据说,古时有个孟氏,儿子要结婚办酒席,但由于当时条件很差,没有那么多桌椅板凳。然后家人提醒他去求求“狐仙老爷”,孟氏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庙里,把心意跟“狐仙老爷”诉说完就回家了。到了第二天他又来到庙前,推门一看,院子里整齐地排放着二十套桌椅,从此这座庙就更神了,村民的合理要求都能如愿以偿。
有时候家里忙起来,孩子无人看管,便把孩子放在庙里,把门一关,然后再来领,孩子安然无恙。
(二)买盆
有一侯氏要出去买盆,去的前一天他先到庙里拜“狐仙爷爷”,保佑自己一路平安、顺利买到所需要的盆。第二天,他早早起来准备,上路,经过庙前,突然看到有个卖盆的,正好是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便上前搭话。
那个卖盆的说:“我是南临沂的,昨天有一老头去我那说这个村里有需要买盆的,就把我带过来了。”侯氏一听,明白了: 南临沂距这有几百里的路程,一宿能走到,肯定是“狐仙老爷”帮了他!
另有一天夜里,一-位路人来到庙前,当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走着走着他突然摔倒在路边的沟里,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前面出现了一盏灯在移动(但不见人),夜行人便顺着灯光一会就到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