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1
9月28日,我市南河头街区修缮工程中发现一块墓志盖。经识别和翻阅相关资料,确认此块墓志盖应为宋代平湖鲁氏墓葬出土,后被搬运至莫氏庄园南侧民宅天井中。该墓志盖,青石质,高95.5厘米,宽73.5厘米,厚16厘米。碑身正面文字为从右至左的三列阴刻篆体,部分文字略模糊,可辨出“宋将□郎鲁□墓志□”。根据宋代官制和墓志盖铭文格式,可补足模糊部分全文应为:宋将仕郎鲁公墓志铭。“将仕郎”为宋代从九品文散官,所以此“鲁公”应指宋代鲁氏家族中曾担任过“将仕郎”一职的成员,具体名字还需进一步考证。知识延伸宋时,鲁氏以科举入仕成为平湖第一大族。根据明天启《平湖县志》,在北宋咸平三年(1000)至南宋景定三年(1262)的263年时间内,鲁家竟出了20位进士。其中最有名的即是鲁宗道。鲁宗道,咸平三年登进士及第,从定远县尉起,官至参知政事。因为人刚正疾恶,言骨鲠如“鱼头”,人称“鱼头参政”,死后葬于当湖镇桑园弄。......
1、东汉中期,鲁姓开始自山东向河南新蔡一带迁衍,后昌盛壮大为鲁姓新蔡郡望;2、唐代前期,北方鲁姓大举南迁过程中,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都得以发展;3、明初洪武年间,鲁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湖南等地。目前已知的鲁姓省内聚集地: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陡门乡鲁庄村、黑石村、小闫庄、回湾、薛庄、毕张、辛庄、陡门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新华村鲁宅、东鲁营村、西鲁营村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王楼乡鲁庄村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辛店镇鲁楼村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木鱼寺村河南省郑州市西南角鲁家沟河南省荥阳贾峪镇、西郊马寨西鲁庄河南省项城王明口刘楼村及周边河南省洛阳市...
获悉,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提供给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家训家规”材料,已被告之入选。热烈祝贺新郑辛店鲁氏相关资料入选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著的《家训家规》一书。...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会长鲁占盈,党支部书记鲁照建,副秘书长鲁振坡等一行,前往洛阳市伊川县鲁沟村参加“己亥年鲁氏后裔祭祖大典”。在祭祖大典开始之前,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会长鲁占盈和伊川县半坡镇党委副书记乔兴乐一起为“河南省鲁姓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揭牌。岁在己亥,二月二十九日,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上午11时许,来自省内各地的鲁氏族人600余人齐聚伊川县鲁沟村鲁园,共祭同祖,慎终追远,传承忠孝精神。高奏鼓乐,鞭炮齐鸣。果食祭品,敬献陵前。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敬。表达着鲁氏子孙无论走多远都不忘报本反始的感恩之情,和溯本求源不忘告慰先祖的孝思精神。寻根谒祖、慎终追远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信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伊川县鲁沟村党总支书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鲁姓委员会理事鲁红周宣读祭祖答谢词。他讲到:长辈们,同辈们,晚辈们,让我们记住这一年一次的清......
...
...
...
...
...
...
...
...
鲁姓《百家姓>第49位。鲁姓出自于姬姓,据《通志.氏族略》、《姓纂》及<元和姓纂》等记载:“周公子伯禽封鲁,顷王三十四代九百余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扶风、新蔡。”姬姓溯源于黄帝,鲁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灭掉。鲁顷公姬仇被迫迁居下邑,其部分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望出扶风郡(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鲁氏族人尊奉周公为得姓始祖。鲁姓有琴书堂扶风堂敦厚堂、五经堂等。邳州鲁姓系“扶风堂”、“三异堂"传人。有多支:一支邹庄镇小楼村鲁姓,明成化年间,鲁姓为避战乱从宁波迁居邳州邹庄武河岸边,繁衍成村,取名鲁道口。后孟姓一支族人迁人建楼,故更名小楼村。世系辈字谱为:“文凤景连瑞、德修世可长”。二......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号建立鲁国,国都定在曲阜。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0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
浏阳上东乡星湾鲁氏始祖君卿公,由江西奉新徙高安幽岚。传至六世大器公,字春旋,于明初由江西高安县迁至湘浏,开基于浏阳上东乡星湾之鱼头。至1948年,已传22代,人丁3000余人。族人分布于攸县、平江、巴陵、道县、江华及江西义宁、陕西、广西等地。宁乡鲁氏汉时奚涓公起山东扶风,至尽忠公迁江右,肃公宦游荆楚,肃公子乾贞公族居嘉鱼净堡鹅塘。清康熙年间圣儒公子允山(讳世崇)、允文(讳世韬)二公扶母南迁,允文入籍常德汉寿,允山落籍宁乡道林市高茅屋。清同治11年(1872)纂有墨谱,光绪20年(1894)首次付梓。至1948年,共1400余人。派语:国运兆平(大)昌,洪(君)恩普万方,山川呈瑞应(映),云汉焕文章,时泰贤书盛,行高士品光,功(主)臣咸一德,端必庆明良。该族名人鲁涤平,曾任湖南、江西、浙江省主席;弟荡平,曾于北京创办民国大学,1949年去台湾,任湖南同乡会理事长。醴陵鲁家垅鲁氏始迁祖卿幹公,......
...
...
...
一、鲁阳挥戈典出《淮南子》卷六《览冥训》。春秋时候,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挥戈止之,日为之退三舍”后遂以“鲁阳挥戈”指力挽危局。亦简称“挥戈”等。释义:春秋时候,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日暮时分,他挥戈止之,日为之退三舍,挥戈可以让太阳都退却。原文: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捴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捴之,日为之反三舍。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
鲁全二村位于梅川镇东南部,源于鲁全二垸,因始祖全二公得名,也是武穴市鲁姓的发源地。该村有鲁全二大垸、鲁全二新垸、鲁永相垸、胡祥寿东垸、胡祥寿西垸、张贵垸6个自然垸,有7个村民小组,共1490余人,有鲁,张,胡等姓氏。全村有耕地面积1350亩,水面108亩,山林320亩,村民多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鲁全二村部旁的村卫生室)解放初,鲁全二隶属两路乡;1958年隶属梅川人民公社;1961年归梅川区两路小公社管辖;1975年撤区建社,隶属两路公社;1984年属梅川区两路乡管辖;1986年属两路乡、两路镇;2000年12月乡镇合并为梅川镇管辖。鲁全二大垸有近700人,后背山紧邻武梅公路,垸内有鄂东保存最好的古牌楼门。相传早在康熙年间全二村就拥有二十八个牌楼门,只是随着历史朝代的变迁,到我们这一代只留下最后一个古牌楼门。楼牌后面的一座全木结构的戏楼“翕如楼”可以说是武穴市最古老的百姓大舞台之一。出生......
据谱书记载,良弼生三子,公华,公普,公荣。公普又生世蕃,这个世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吴宗,一个叫吴室。那么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吴室。图片来源于康熙年间吴氏家谱据家谱载世蕃次子室公过继于镇雄上坝鲁姓是也传说,在吴室还非常小的时候,有一年过节,吴室的姑妈鲁母(也就是世蕃的妹妹)带上和吴室差不多大小的儿子回娘家过节。由于鲁母的到来,吴家上下非常的重视这个节气,杀猪宰羊,还张罗着推了锅豆腐,一家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一家人都在忙着准备过节的盛宴,由于鲁母是客,再加上要照顾自己的小儿子,站在煮豆腐的大铁锅旁边,烤着材火,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家人们聊着。突然,也不知道怎么的,鲁母一个没注意,背上背的小儿子就掉在了煮豆腐的锅里,结果大家也知道了,鲁母的小儿子没挣扎几下,就被烧开的豆浆给活活煮死了。一家人从喜庆的气氛中,一下子投入到抢救人的匆忙中来,呼救声,哭声,叫骂声,好一幅悲惨的景象。不管怎么努力......
勤耕务读祖训依然在,常怀读与耕。惟勤堪致富,能务亦梯荣。牛背催三月,鳌头占五更。荷蓑皆主伯,释菜谒先生。仓廪如云积,功名指日争。后嗣敦本业,家训妙兼并。敦伦孝亲彝伦垂禹范,爱日在双亲。怀桔情宜笃,遗羹孝始纯。彩衣披菜子,春酒介芳辰。顺矣原因翕,伤哉岂在贫。鸭鸠恩及尔,鸨羽咏凄人。莫谓行无忝,须听祖命申。卑无犯上达尊何可犯,逊顺最为宜。莫谓人堪上,须知我自卑。望中收白眼,让处有黄眉。进履真谦也,阅墙且戒之。割牲侬莫倦,袗臂尔宁施。祖训谆谆在,从兹慎幼仪。富莫骄贫同是苍天命,贫人独寂寥。纵然推我富,绝莫向他骄。絮拥寒风透,庐斜细雨飘。何人怜魄落,有客为魂销。得意曾扬气,产情且折腰。昌黎穷可送,转瞬又扬锟。居仁由义吾性从天降,存存岂外求。须知仁是宅,便觉义堪由。爱勿分秦楚,行宜学孔周。广居高许许,正路遇头头。善长功符夏,辞严道叶秋。大人征事备,此诣尔思不?睦族和宗莫以源流远,而忘梓里恭。敦伦须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