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美人中的昭君,命运该算是最为悲惨的。汉家宫阙,在画师私欲蘸泡的笔下,抹上了古道西风瘦马柳弯残阳。塞外加急传来牧羊曲,又一个女人,成为权贵的礼品,去安抚千里之外动荡的大漠孤烟。用自己的美色去征服历史,平息战争,在那个时代,作为区区一小女子来说,昭君无疑是伟大的,在胭脂泪中凝聚着整个民族的魂魄。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昭君,政治悲剧的一个符号。王昭君较其他三位美女来说,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典女性,然而她的命运是最为悲惨的,其根本原因或许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历史和世人的眼光毕竟有着区别,历史是不能更改的:历史上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充分展现了她的深明大义,而文学作品中创造的昭君形象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在官场苦苦挣扎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真正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而“昭君之美”又是那么的残酷!美的极限。她就这样朝胡地深处义无返顾走去,那是一条不能回归的路,她一连走了数十日。数十日,在苍茫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可那数十日于她一生来说,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历史上的昭君,定格了她的人生模板:怀抱琵琶,寂寞地走在斜阳凄草之间。这是她生命转折的曲线。“目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苦难,昭君瘦削的肩膀如何能承受这些苦难呢?宿命的东西是永远摆脱不了的,她前脚刚踏出塞外一步,就注定了她一去不返。“阳光万里遥,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出使的昭君颇有几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度了,然而,她的内心是怎样的沸腾?历史不能理解。历史就走在一个归与不归的极限上,在进与退之间定格了她的命运。漂泊是件痛苦的事,天灾人祸,永远逃避不了的战争和了无声息的死亡。故土在漫长的回忆中渐次温馨,永远对个体生命的接纳和承认,而走在塞外的路上,一路风萧萧,沙茫茫,个体的生命在广寂的天空下又是如此的渺小和绝望,稍不经意,就会被历史的尘烟淹没,回归的路是何其的遥远啊!那不可企及的远,使生命变得虚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