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
楼护:字君卿,父乃世医。他本人少年时就读过数十万字的本草、医经、方术书籍。医术高明,又善辞令,“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他做京兆吏时,认识了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经常串行走动,关系亲密。后举方正,历官谏大夫、天水太守,封息乡侯。楼玺:字肇基(502-557),杞国东楼公38代孙,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楼郁:字子文,号城南,北宋时著名教育家。人称西湖先生,鄞县人,居城南。他著有《唐书编题》、《正议集》三十卷。楼常:楼郁长子,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后因其子楼异贵显,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楼光:楼郁次子,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其弥孙楼钥的《纸阁诗序》说他“才气俊伟不群。”神宗元丰年间,调任婺州浦江尉,升任新无为州判官,调杭州仁和县县丞,后以承议郎任县尹。权贵以势逼之,不为所动,罢职归。楼肖:楼郁幼子,北宋徽宗政和八年......
后郑村位于前仓镇西南方,距新店之南仅有2公里。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后郑村始居村民姓郑,村以姓氏取名。后来郑家衰亡,楼、李两姓迁入,称后郑。因子孙繁盛,曾改名后盛,现仍称后郑。后郑村现有130多户,340多个人口,村里有楼、李、周、应、陈、潘等多个姓氏,其中又以楼、李两姓村民居多。建村已有670多年历史据《楼氏宗谱》记载,后郑村,曾名后盛村,原属新店乡,今属前仓镇。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不仅地处红色革命老区历山的山脚下,还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吴村相毗邻,更是一面临江二面环水,还有交通便捷的优势。后郑村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广,盛产毛芋等农作物。《永康县地名志》记载,后郑村地处南溪南畔,地势平坦。村西北有水渠经过,村南有从大陈流下的小溪,三面临溪,水利条件较好。“鼻祖永贞自武徒,发祥十世襄靖荣,襄靖本支生二子……”这是一首出自于《楼氏宗谱》的后郑村世系歌,这开头描述的就是永康楼氏的由来。现居于......
千年古村落楼家塔村,自然环境优美,四周群山环抱,村外溪水清澈,景色宜人,空气清新。2013年以来,楼家塔村以开展市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创建工作为契机,“保护、利用、传承、整治”并重,千年村落以其独特的风貌和醇厚的民俗民风,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楼氏文化的印记全国楼姓共有20多万人,仅楼塔就有2万多。作为全国楼姓最大的聚居区,楼氏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楼英纪念堂1.在市级文保点“楼英纪念堂”灰瓦白墙旁,周武王的“赠木为楼”记载着楼姓的起源。2.在楼家塔村以“井”字为弄的走道边,还保留着不少清末民初的老房屋,原貌保存完好,布局相对集中,村庄整体环境依然保持村落形成时的风貌,是萧山区域内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传统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村落。3.如曾设为太平天国侍王府的上新屋、石扶梯、前后花厅等等,其美轮美奂的木雕、砖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重视+保护2013年起,楼家塔村更加重......
该村葡萄种植由“鼻祖”楼长仁1963年率先引种,不但带出了一个葡萄种植专业村,也带动了家族四代人传承接力、自强不息。...
...
...
...
...
...
...
...
...
楼塔仙岩楼氏—医者仁心楼塔古称仙岩,自仙岩楼氏始祖楼晋迁居楼塔已有1118年的历史了。在萧山,楼塔是唯一一个“因姓得名”的镇街,还是全球楼姓华人最大的聚居区。楼塔明清时期名人辈出,最有名的要数神医楼英,朱元璋的御医,其耗时三十年所著的《医学纲目》,是先于李时珍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文献,还有其儿子楼师儒,在楼塔一直流传着“父子郎中医治父子皇帝”的故事。...
西汉时建余暨县。三国时吴大帝黄武元年(222)改余暨县为永兴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并永兴入会稽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复置永兴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始改永兴为萧山。1987年11月撤县设市为萧山市(县级市)。2000年改置为杭州巿萧山区。萧山境内楼姓为仙岩楼氏。萧山仙岩楼氏源于义乌楼氏,属西派楼蕃之后。楼蕃十七世孙楼盛是第一个迁居萧山的楼姓人氏。唐武后光宅元年(684),楼盛携妻骆氏从义乌避难萧山长山镇镇守使钱献吉家。楼盛登唐神龙丙午(706)科进士,为绍兴郡学教授。楼盛与骆氏生子楼濡,入赘钱献吉家而世居。传六世,居198年。楼濡六世孙楼晋(853一923),字彦孚,娶舅表妹、钱铭之女。因钱铭为钱镠堂兄,楼晋为钱镠侄女婿。与钱镠虽有辈分之差,但两人年龄相仿,自幼为莫逆之交。楼晋一生追随钱镠,参与抗击黄巢、镇压王绪、歼击刘汉宏、平定董昌等几乎全部军事活动,拜为右将军。唐僖宗中......
娄衢(东楼公)、赵衰、屠睢、杨仆、段志、楼登、薛广德、孙恩、臧质、袁顗、宋遥、牛进达、冯弘铎、徐元、王仁达、杨崇保、耶律·多珍、廖永忠。娄衢:黄帝裔孙大禹之后。据传,当时周武王对娄衢说:“无木不成楼,犹无水不成源也!”遂改其姓为“楼”,并举娄衢为谏议齐侯,公爵,封于杞邑(今河南杞县),以主夏祀,号称“东楼公”。自此,大禹后裔中的娄氏子孙一脉遂以“楼”为姓氏,称楼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姒姓娄氏、楼氏族人同宗同源,皆尊奉大禹为得姓远祖、姒仲和、姒仲礼为得姓先族、娄衢(东楼公)为得姓始祖。...
...
...
...
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辖域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中牟以西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
三国吴国东阳郡。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属缙州。陈天嘉三年(562)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业三年(607)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东阳郡置婺州。唐天宝元年(742)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为金华府。...
河南原阳字辈。...
楼氏宗祠:忠孝传家的“活化石”|自古道,出忠入孝真君子。日前在义乌市大陈镇溪后村,我们瞻仰了见证几百年忠孝传家的活化石——楼氏宗祠。宗祠里,一块块砖一片片瓦,无不浸淫着几百年耕读传家的人文气息,记录着忠、孝两全其美的动人旋律,让人肃然起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