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19
08-27
新闻动态
分享

金氏族谱荟萃

金谱荟萃,也可称为金谱博览或金谱介绍,这是编者在采访寻找仁山堂金氏迁徙流散在外地的宗亲过程中,遇到金氏本家,经过打听询问,阅其家谱,问其来源,作出笔录,整理而成,起初并非刻意要写金谱荟萃,因接触了解的多了,于是想对所知道的各支派金氏家谱作一介绍。也可以说,这是在主编仁山堂金氏宗谱的主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业”。但这个“副业”,对澄清我们的主业很重要,因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发展着的,变化的,有联系的。金氏宗族也是这样。身处僻乡之隅,认为“天下无二金”,走出去一接触,原来还有这么多千支百派的金,这个堂,那个堂。但是,如果每个宗支的家谱谱系都是完整的话,源流迁徙都是清楚可考的话,我们就可以理清是否同宗同源,历史上某世之前曾是一家,某世某代以后分家另一谱。若想联宗修谱,有所根据,排出相对应的世序,就能分出长幼尊卑,见面也就好称呼了。

历史上的同族共源的姓氏,之所以会出现千脉百派,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繁衍,族群的迁徙和流动,隔了几代,有的后裔就去纪念他自己的近世祖,建立自家分祠(支祠),有家谱。并不能因为字派不同,而就简单认为不是“一家”。金姓,并不象人口过亿的少数大姓,在中国,除了朝鲜族、蒙古族一部、满族一支及其他外姓改金的情况,凡日后裔的金氏,应该都是一家。

我们研究家谱,也如同研究地球一样,不仅要研究地球本身,而且要确定其在太阳系中的坐标(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找准自身的星座位置。从纵向来说,来研究古往今来的联系,从横向来说,比较彼此的异同。

下面,就实际调查的部分金氏宗谱,作一简要介绍。

 

 

仁山堂金氏宗谱

 

受始祖:金日,生身祖:伦公(日公之弟),迁始祖:得贵公。源流:宋初开宝年间,得贵公自徽州休宁惠化坊(后为文昌坊)迁居合肥西乡二十五里枣树林建金大郢,遂定居于此。

聚居地:合肥市区、蜀山区井冈镇、北三十岗乡、南岗镇、肥西将军岭、高刘镇、高店乡以及六安东方、舒城南港。

祠堂:合肥三孝口西金家巷(乾隆七年始建)

古谱名:汝阴金氏宗谱,因合肥在隋代前属汝阴郡、汝阴县(侨置)

历次修谱情况:老谱始修于明代,乾隆九年(1714)创修,同祖之下八支合修;重修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修于嘉庆丁卯年(1807);四修于道光戊申年(1848);五修于光绪已卯年(1879);六修于民国十二年(1923)。七修始于二00四年四月。

四修时议立字派二十字:“孝友声延远,文章运际长,传这有崇德业,绍世本明良。”(在此之前各支、各族户名称字派并不统一。)1848年以后出生取名,按新字派相对应世次取谱名。

全国十佳史志专家马骐先生在2005年《台湾源流》冬季刊,2006年第三期《志苑》、2005125日《安徽商报》中,对合肥仁山堂金氏作了系统详细的介绍,合肥电视台20051219日晚的“第一时间”,也曾对该族宗谱作了报道。

 

 

宣城忠孝堂金氏宗谱简介

 

该谱堂号为忠孝堂,修于道光戊申年(与汝阴四修族谱同年,可谓巧合)纲目式,不同于本宗的经纬式。工笔小楷誊抄于质薄色白的道地宣纸上,计四套(忠孝节义为序,老三门一门一套)义字本一套存祠。远祖为金日。自元朝末年,由徽之休宁而迁居宣城东南街凤凰桥,经历整整有明一朝,志澄、洪涛兄弟俩分居宣城和湾址。1848年的谱上保留有1743(乾隆八年,癸亥年)金鼎写的序言,由此可以推测,此前也曾创过谱。最早的谱序是大明成化已丑(1469)腊月金崇所写,说明修谱由来已久。奉安金节为近世始祖。

 

岳西潜阳金氏宗谱简介

 

潜阳金氏,为比竹堂,谱序溯源“始祖金日,西汉武帝时因大功封侯,任辅政重臣,历昭、宣、元、成、哀、平七代皇帝一百四十余年……七世内侍,何其盛也!祖侍‘五侯门弟,七叶家声’,楹联源于此。”明代永乐二十一年该族谱序还提到金氏肇于长安,盛于江南,蕃于汪溪(休宁)。潜阳金氏溯源唐代迁桐庐,后迁休宁汪溪,传至彦超公教授怀邑,是而家舒州(潜山古名)之潜阳拔稿畈,此为潜阳金氏之本源。

其世系辈名是:一道承先世,万载启贤良()孝友家声美,忠厚发书香,文章功学达,恩荣兆吉祥。后来的二十二字派是民国24年,六次修谱,1988年又再次续修。时有岳西县原党史办主任金友文,岳西县人事局局长金孝思,气象局局长金友谦以及金阅台发起与编纂。考证较详,水平较高。八四老翁金友文还不远千里,专门前往陕南,探访本族嘉庆时迁陕的族人,写了一篇有史据、有观点的《陕南金氏探源》。

 

 

 

庐江潜川金氏宗谱

 

潜川金氏宗谱,指的是现居住在庐江境内的大部分金姓族人的家谱(也有一部分不属这一宗支)1924年第七次续修,为28卷。该谱称为敦本堂,从老谱的序言可知在东汉、东晋、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多次纂修。前面提到的七修是指继1662年一修,1722年二修,1777年三修,1799年四修,1845年五修,1881年六修之后的排序。这支金氏来历清楚明白,是金日之弟伦公的后裔,元代时贵四公、贵八公自徽州休宁迁至庐江,历今二十余世,七百多年,发展到清末,又有十几个支派,人数较多。

潜川金谱的最大优点也是特点,就是卷首编得好,可见先人在修谱时颇具文化素质。保存有大量的古谱序言,最早可见到晋代的古谱序,世系清楚,播迁分明,来历有交待,其中第三卷的大部分内容就是皖南金氏历史上的迁派总图,弥足珍贵,某派某世从哪里迁到哪里,从何处迁到何处,是今人很重要的溯源资料,也是金氏散居在各地的后裔,寻根问祖,互相联系的考证史料。与休宁南城金谱新安金氏大宗谱,祁门京兆谱,合肥仁山堂谱可互相印证,互相补充。

该谱的字派是:(从元代贵四、贵八后)“湖府皖德纶,呈必良国员,日之启有维,立道承先泽,传家著义声。”字辈即将用完,“家”字辈都已属古稀之年了。

 

 

 

 

休宁南城金氏宗谱简介

 

休宁南城金氏宗谱,由明代金宗道纂修,宣纸手抄本,现在藏于安徽省图书馆,图书编号为223677,属善本,版面较大,约20寸×12寸。金牌钤有收藏的朱红印章,区别于伪冒假谱。其用意,对谱牒有研究者明白――家族世系容不得同姓不同祖宗、不同源流都冒充,以防乱了血统。

说其是善本,我们可以从仅存的扉页下依稀可见岳飞所书的“燕翼”,李纲的“忠贤后裔,传家之宝”字样。仅此,让人顿觉弥足珍贵了。古谱上还收了一篇文天祥的跋文。文丞相的跋是针对金氏宗谱中所印的祖宗(金日)画像而生的赞叹:“世以谱传而不能以像传。能并以传者必先人勋业著于当时,道德鸣于一世,乃留其像。与凡模容赋盛不久,夫亦无谱之故也。金氏谱像灿然,可传千百世而不替,子孙瞻先人之像,读先人之谱而不兴仰止之心,未之有也!”金氏宗谱能得到“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人赞许,不由得后裔不油然而生敬仰之心。

明代的枢密院事杨标为金氏宗谱撰写了序言,太府少卿陈龙又写了一篇序,序言赞美了金氏在历史上的地位。明代的谱还收录了宣德二年及正统四年再次修谱外序。谱中辑录了初祖日公传。这是我所见的众多金氏宗谱中为数不多的收录了汉书《金日传》的好谱(英山金谱也曾收录)

南城金谱的世系图,是金字塔式的(开本宽大便于表达)。肥西县地方志办马琪同志主编的淮军人物家谱世系图的表述方式与此大致相似。

 

 

 

淝南金氏宗谱

 

该谱为尚义堂,初修于道光甲申(1824),续修于同治十三年(1874),三修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淝南金氏初如迁居金家岗,即现在的北张乡金岗村,往南一公里即为严店街道,后人在严店、苏小以及中派河一带居住较多,也有迁居外地的。

谱序上,对源流的追溯忽明忽暗:“稽金氏肇自少昊,至汉以休屠王子日入侍大庭,有功封侯,赐姓金氏……斯贻其苗裔耶?祖传始籍徽州婺源县,继移庐邑,而大名公宦学于合,遂卜居焉,此淝南金氏所由始也。”

又有序称:“其先祖太学生大名公与长兄大盛公,由徽州迁居庐邑金家桥,历十余年,公与长兄游学于合,遂得卜宅金家岗而居焉……”

还有序曰:“金承勋十一世叔祖永保公,手书谱稿,明季兵燹已成灰烬,所可稽者大名公自庐邑金家桥迁合,再传耀荣公及三四五传而族姓蕃衍……”

古巢吏部主政唐大年的序写得似乎清晰些:“金氏彭城旧族也,自徽州迁庐邑,寄居金家桥,至大名公移淝南,生庐于斯,卒墓于斯……迄今椒衍,瓜绵十有余世。”

 

江汉平原金氏宗谱

 

该谱为江汉联宗谱,红色塑封上下册。卷首有日公像,并有赞诗:“日著忠良,扶汉佐昭王,功勋垂寰宇,侯威名扬。”还有两块匾,均为篆书。一为汉武帝署曰:“休屠王阏氏,忠贞之节”;一为汉昭帝以日笃敬寤主署曰:“忠勋卓著”。西安的茂陵的金日墓,第一批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成照片,印入卷首,很好。

说是江汉平原联宗,是因为包括了四大支系:即岳口支系,洪湖支系,汉川的金家会支系,汉川的水口支系。居住点三百七十六处,总户数12248户,总人口30645人。

江汉平原的金氏源流也是来自徽州休宁,再上溯始祖也是日公。迁到湖北以后,各支系的字派也不尽相同。

应该说,江汉平原金氏联宗修谱,领首者是有相当的组织能力的,能把几大支系联起来,其本身就非易事。从捐款来看,岳口支系远在洛阳的金氰化工集团的董事长金保军捐款两万,远在上海的保瑜国茂公司董事长金保瑜捐款一万,洪湖支系的金民华捐款10100元,这是难能可贵的,金氏宗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于此可见一斑。

该谱的美中不足之处,和天门金氏支谱一样,只有世系,无有详表纪略,未记近世逐人生、配、卒、葬等详情。这样,登记和编谱者省事,但为后人寻找,认证祖上带来不可弥补的缺憾。由于该谱的老世系与休宁文昌金氏大相径庭,史料可信度差。

 

桐城金家湾金氏宗谱

 

《皖桐金氏宗谱》,清光绪24(1898年戊戌)重刊,现收、藏安徽省博物馆,原刻35卷,馆内只收有四卷,分别为卷首,和26/27/28卷。

清代的桐城,被后人誉为文都。文风的兴盛,不仅体现在以姚鼐、方苞、刘大为代表的桐城派文学,就是当地的谱牒学,也蔚为大观。例如笔者所见的桐城桂林方氏(桐城还有会宫方,鲁欲方)宗谱,光绪六年就编刻了66卷,其中收录了大量方氏文史资料和族人诗文。

桐城金氏宗谱的首卷,收录了诸多名家所赠的序言。如大名鼎鼎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桐城籍)撰写了720字的序言,张之万(张之洞堂兄)也赠有序言,甚至保留了宋代淳熙年间监丞陆九渊的序言。从这篇序言可知,桐城金氏也是古匈奴休屠王后裔:“休屠氏,元狩二年归汉,居彭城,休屠有二子,长日,武帝赐金姓,…次名伦,事昭帝,为黄门郎。”又写道:“义门金氏,彦公为奕世之祖,后历传至安节公为天下右族,而又有谱牒以贻后人,当时海内世族,乔木之家而咸莫与京。”

桐城金氏宗谱的纂修,一修于康熙朝,再修于乾隆朝,而道光同治朝亦迭次修之。

桐城金氏的字派自14世起,立了32世,可以说是一首八句四言诗字派歌:廷世永英,贤思能诚,贻谋敬绍,良德惟明,才华茂起,孝顺遵行,光宗守法,自振家声。十四世以前字派不统一,迁桐自四世后多用单字,五世的先人名字多为“雨”字头,六世“水”旁。这也印证了王力先生的研究结论:“中国人到了近代才有字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金氏网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金氏家族圈

全网第77大家族
已有380万位宗亲
99+

金氏家族圈

全网第77 大家族
已有38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金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金氏网
炎黄金氏网(jin.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金氏新闻,金氏话题,金氏名人,金氏源流,金氏文化,金氏企业,金氏族谱,金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金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金氏宗亲网站。
炎黄金氏网以弘扬金氏文化,传承金氏文明,促进金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金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金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文化
龚氏文化庄氏文化殷氏文化温氏文化倪氏文化翟氏文化申氏文化向氏文化齐氏文化乔氏文化文氏文化安氏文化易氏文化颜氏文化牛氏文化岳氏文化简氏文化骆氏文化毕氏文化章氏文化鲁氏文化关氏文化葛氏文化柳氏文化俞氏文化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