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姓源于唐末太原王氏后裔,因元末兵祸和宋朝抗金事件,村民为躲避追捕,机智地以豆荚为姓得以存活,遂改姓“荚”,后演变为“芹”。芹姓家族传承着忠诚勇敢、智慧机敏、团结互助和谦逊低调的家风家训...
...
...
...
荚成僖子:荚成僖子是春秋时晋国人,晋大夫。“成”可能是“氏”的误读。古时篆书这两字有点形似。荚氏发源于平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汾阳。史书有荚是郏去耳加草而来的记录,那可能是福建一带的情况。郏姓主要发源于河南的荥阳和湖南的武陵。湖南古属楚国。...
荚姓人口数量较少,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荚姓排名第350名。荚姓是一古老的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尧之后,黄帝后裔,多源流。其一支发源于山西,平阳族(今山西临汾县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晋大夫荚成僖子(荚成系邑名,以邑为氏,后子孙姓荚、成及复姓荚成)。郡望:平阳。至今最少2600余年。(注:1、平阳,尧都,古唐虞之地,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属韩国。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其子继位后,迁居平阳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3、晋文公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开始在君之下设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4、三家分晋从前453年开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前376年晋静公被灭,晋结束)其二支源于周成王姬诵定鼎郏辱(郏邑,后世称汝州,今郏县),其子孙改称郏氏,尊周成王姬诵为得姓始祖,至今约3500余年。后有子孙因故改为......
荚姓的人口数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作为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其源流是比较多的,而今我们要说的就是其中一个源流,源自于芈姓。出自楚王孙郏敖,其葬于郏城,其子孙以郏为姓,至今有2500余年。后有部分人因故改成荚姓。郡望:襄阳。(注:郏敖前544-前541在位,《史记.四十八》、《资治统鉴.八.陈涉世家》记载郏敖葬汝洲郏城。《左传》注:“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另有说法湖北襄阳也有郏城,但无确证)目前来说,荚姓的源流很多,但是再不同支上,有不同的人数,而在芈姓这个支出上的人就相对更少一点。...
...
...
平阳郡:平阳郡,三国时代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分河东设立的郡级行政区划,郡治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平阳之名此后被长期使用,除隋朝时曾短暂称临汾外,基本被各代通用。三国时代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分河东郡汾水以北十县置,郡治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今临汾市西南。北魏移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永和县、霍州市以南,河津市、曲沃县以北,古县、浮山县、翼城县以西地区,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大致与临汾市辖区相仿,其后屡有伸缩。隋开皇元年(581)改为平河郡,三年废。义宁及唐天宝、至德时又先后改临汾郡、晋州为平阳郡。魏、晋属司州,北魏先后为东雍州、唐州、晋州治,东魏至北周为晋州治。明清时期的平阳府,范围超过魏晋的平阳郡,大致包括今天临汾市与运城市两个地级区划。...
太太庙,官名“荚烈祠”,族人尊称“荚老太太庙”,简称“太太庙”,提起“太太庙”,有一段传奇故事...
大概清末年间,巢湖市夏阁镇大荚村出了一位孝子,名叫荚厚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