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
贾姓发源于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属于非常典型的北方姓氏。到宋朝时,北方与宋朝并存的辽、金以及后来的蒙古、元朝,都有大量的贾姓家族和个人为其效力,这是贾姓与中国大多数姓氏有差别的地方。这些家族和个人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但都属于贾姓行列。宋元时期,除诸多显赫的贾姓家族外,贾姓人更不乏各界名人,难以尽数。如数学家贾宪、著名画家贾祥、著名将领贾逵、政治家贾易、金国副相贾铉、南宋画家贾师古、金国宰相贾益谦、南宋右丞相贾余庆、辽国宰相贾师训、元朝副相贾鲁、元末数学家贾亨、杂剧作家贾仲明等,还出了两个才女贾云华、贾蓬莱,她们的爱情故事被写成了传奇小说,得以流传至今。元朝元勋贾居贞,拒绝加薪不乱制度贾居贞,字仲明,真定府获鹿县(今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人,元朝开国功臣,学者型政治家、历史学家。中统元年(1260),贾居贞出任中书郎中。后任中书参议、给事中、参知政事、湖北宣慰使、江西行省参政等。贾居贞为人......
贾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虽然曾有不少贾姓人迁往南方,但总体上来说,北方的贾姓人仍占多数。因此,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北方的贾姓人受害很深。明朝时的全国人口统计表明,贾姓人大约有25万,排在全国姓氏人口的第88位。而宋朝时的贾姓人口是39万,排在第40位。宋元明600多年里,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贾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得很厉害。明朝时的贾姓人口第一大省是山西,有8万多人,占全国贾姓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山东和河北,两省人口大约为9万人。由此可见,明朝时的贾姓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在宋朝时为全国贾姓人口第二大省的四川,贾姓人口在宋末、元末战乱中锐减,到明朝时的具体数字无从考证。但有一个数据可以提供佐证: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浙江、陕西6个省份的贾姓人口,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98%,其余省份只占2%,也就是5000人。理县通化贾氏,先祖在明朝入川平乱明朝中后期,陆续有外地贾姓人迁入四川......
汉末时期战乱时期,而每个人面对战事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是无奈被裹挟,有人是掀起烽火。本篇就来聊聊汉末的贾姓人物。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贾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贾诩、贾穆、贾访、贾信、贾逵、贾充、贾混、贾辅、贾洪、贾琮、贾龙、贾栩、贾原、贾氏(钟繇妻)。贾诩自然是其中知名度最高者,贾逵、贾充这父子二人截然相反的风评也是让后人印象深刻。“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三国志·贾诩传》【贾诩,通常评价他是一个聪明人,卷进这乱世纷争犹能保全身家性命,阖门自守不结高门也不失为一种处事策略。贾诩留下记载的有两个儿子,长子贾穆担任驸马都尉,小子贾访获封列侯。】“至嘉平中,太守贾穆初之官,故过其庐”——《三国志·管宁传》注解【贾穆,应为贾诩之子,嘉平年间担任河东太守,还见识了隐士焦先】“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三国志·武帝纪》【贾信,魏国将领,曾参与平定田银、苏伯的叛乱】“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
贾,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如今,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十五位。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晋公族狐惬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另一支是“以邑为氏”的贾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
贾姓历史悠久,书香门第众多。从西汉的政治家贾谊到唐代的诗僧贾岛、宰相贾耽,再到元末明初的戏剧家贾仲明,贾姓名流辈出,涉及政治、文学、地理、数学、农业等多个领域,人才济济。...
贾家人,你的人生这8个字最难写,生 生下来活下去生命中的一切因果皆源自于生生赐予了追求钱、权、欲、利的襁褓生...
贾氏经典腊肠饭,即刻扫码,参与贾氏家族话题讨论!...
江南贾氏宗祠祭祖,2019冬至,江南贾氏宗祠祭祖。即刻扫码,参与贾氏家族话题讨论!...
...
...
...
...
贾姓据传是黄帝后裔,周文王子孙,西周初年公明受封于贾地成为贾姓始祖。贾国被晋灭后,晋襄公封同姓亲戚射姑到贾地,其后代也以贾为姓。此外,贾姓中还有外族改姓的情况。贾姓郡属山西,后逐渐扩散至河北、河南等地,宋朝时河北成为贾姓大省,后因战乱逐渐向西部和东部迁移。明清后,贾姓有回迁华北、华中的现象。贾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威郡,堂号有“至言”、“武威”、“维则”等。其中,三国著名谋士贾诩即出身于武威郡贾氏。...
新街畲山贾家祠堂在高安,村数少,人口多的姓氏为数不多,贾姓却是其中之一。在2005年的全市姓氏排名中,贾姓排在第45位,约有人口3900多人。但其村庄数,据1985年的《高安地名志》记载,只有5个:筠阳街道的新沙贾家、上湖乡的三湖贾家、新街镇的景贤贾家、相城镇的石梅贾家和龙潭镇的罗塘贾家。上湖三湖贾家祠堂五村之中,以上湖的三湖贾家和新街的景贤贾家人口最多。1985年时,三湖贾家的人口是143户,709人;而景贤贾家是354户,1834人。筠阳的新沙贾家是32户,123人;相城的石梅贾家是17户,92人;龙潭的罗塘贾家因为与金姓合处,没有独立的数字记载。上湖三湖贾家的古树村庄少,源流也单一。由下往上,龙潭的罗塘贾家和相城的石梅贾家都源自上湖的三湖贾家。龙潭的罗塘贾家是个叫贾靖的,于明朝嘉靖(公元1522-11566年)间迁出,相城的石梅贾家是清朝康熙(公元1662-1722年)间迁出,迁者名......
我中华贾姓在西周时期就产生了,是一个得姓较早的家族。第一个得姓始祖叫贾公明,第二个得姓始祖叫贾季。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贾公明和贾季都是周武王的幺儿子唐叔虞的后代。也就是说,贾姓人的得姓血源只有一个。这个特点,是其他许多姓族都没有的,据此得“天下贾氏一家亲”的描述。下面先介绍中华始祖贾公明的情况:《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元和姓慕》、《辞源》等典籍里也作了相同的记述。从上面这段记载中知道,贾姓人原来姓“姬”,跟黄帝同姓。也即是说,由“姬”姓改为“贾”姓。姓氏发展史上,改姓的情况很多。“少子”,就是最小或最后那个儿子,民间的一些地方称“幺儿子”。也就是说,贾公明是唐叔虞的幺儿子。贾公明的“号”叫贾伯。西周康王继承王位后,将贾国封给了贾公明。贾国在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境内。由此看出,贾公明由“姬......
...
...
...
贾直言,唐代传奇个性名臣。贾直言和父亲流放南海(今广东番禺,当时为荒蛮边远之地)。贾直言搀着父亲踏上征程,临行前,他的妻子董氏极度悲伤。贾直言对董氏说:“我们父子二人流放远疆,凶险无比,今生恐怕再难相见了!你年轻漂亮,也没生过孩子,你就改嫁吧,省得彼此惦念又无可奈何!”董氏亦有个性,不答话,用绳子把自己的长发死死捆扎起来,又取来毛笔,请直言写封条封住头发,指天发誓道:“你要不回来,我的头发就不解开!至死方休!”二十二年后,贾直言蒙赦返京,董氏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头发已经纠结缠绕在一起,似若枯草,头发上的绳子封条依旧。用水清洗不行,贾直言找来清油浇在老婆头上,干黄槁枯的长发居然全部脱落。直言紧握妻子的双手,痛苦不己,立誓生死与共永不分离。贾直言后来升任谏议大夫,仗义执言清廉刚正,朝廷无不赞服。夫妻二人成就一段绝世佳话。贾直言,唐代传奇个性名臣,父道冲,以伎术得罪,贬之,赐鸩于路。直言伪令其父拜......
贾氏宗祠神山村贾氏一族,在明清时期是崞县的名门望族之一。神山贾氏最初是由襄汾移居太原,又于元世祖忽必烈1264年时又迁入定襄县横山贾家庄。明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朱元璋命副元帅常遇春率兵取崞,见居民稀少,但山河甚广,遂下诏迁民。时居定襄的神山贾氏始祖贾成府奉诏移居崞之西南一隅,拓荒耕野。为怀念故土,亦称贾家庄,后定居神山村。从此,神山贾氏耕读传家,名望日隆。废弃的老院神山贾氏传到五世时,远近兄弟有31人。至九世,即明末清初的1644年前后,除徙远流散者外,远近兄弟达到160人。居住区域也不断外扩,本县就延伸出20余村,还辐射到神池、河曲、平鲁、左云等数县,乃至内蒙丰镇、赤峰,以及冀、豫、苏、浙、粤等省市,人口数量逾二万之众。烽火台遗迹早在明朝天顺二年(1458),贾忠考中举人,成为神山贾氏的首位功名显赫者。其因政绩卓著,历任河北沧州知州、河间知府、苑马寺卿等职,官至二品。之后,神山贾......
贾姓最著名的人物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是存在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宁荣二府,贾珍、贾赦、贾政、贾宝玉、元春、迎春、惜春、探春等,一个个耳熟能祥。...
吟诗作画贾氏祭祖传承家风文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