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祠堂伦理教化的堂号命名趋势:以字、号、封号、溢号为例
祠堂,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又是宗族文化的中心和族权的象征,因而每个祠堂都有一个永恒的印记,这就是祠堂的堂号。凡祠堂,皆有堂号,或称堂名。堂号,是某一姓氏中某-支派群体的代称,是区分同一姓氏中不同血亲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追宗溯源的主要依据。祠堂堂号匾额一般悬挂于中堂正厅墙的上首,它用最浓缩的词汇表达出本宗本房所崇尚的价值理念或者祖先曾经的荣耀。如顺德梅庄欧阳公祠叫“绍德堂”沙边何氏大宗祠叫“厚本堂”,均安三华凫川欧阳公祠叫“敦厚堂”,南朗西房有“裕后堂”,竹园冯氏有“显承堂”等。上海图书馆是海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数量最多的单位,计2万余种,约占存世家谱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下面我们据上海图书馆收藏家谱中有关祠堂的记载,就祠堂堂号如何命名作些分析。祠堂堂号命名大体分以下几类。以郡望命名。祠堂以郡望命名相当普遍。“郡”原是秦汉时的行政区域建置,它是各姓氏来源的标记,是各姓氏祖先发祥之地。“望”是某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