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祠堂的起源:商代的祭祖活动
中国的奴隶制,大概产生于夏代早期,发展于夏代后期商代前期。商族早在灭夏之前,就有了相当长期的发展。商族屡次迁徙,范围大概在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一带,以郑州二里冈和偃师商城为代表的早商,以沮北商城和郑州小双桥等遗址为代表的中商以殷墟遗址为代表的晚商,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继夏代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历时600年左右。殷商自成汤建国,中经盘庚迁殷,至武丁时期,通过对周围方国的频繁战争疆域及势力影响空前扩大。中国的奴隶制发展到商代后期更加昌盛,维护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统治压迫的国家机器空前强大,其代表国家的统治者则称王。以今天豫北地区为中心建立的商王国,是一个子姓成员聚族而居、比较封闭的民族共同体。商人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宗族。考古学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商人宗族的证据,《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曾指出:“殷人活着时聚族而居,合族而动,死后合族葬在一起也就必然了,结合这批材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