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奶奶将千年陈氏家谱藏于房梁已守护整整57年这两天,扬中市八桥镇幸福村的丁桂英奶奶有点忙,前不久刚刚晒过的家谱,晾凉了,要收好吊上房梁了。丁桂英今年77岁,她守着义德堂陈氏家谱已经有57年了。义德堂陈氏自宋朝开始修缮家谱,第一代祖先是抗金名臣陈康伯(距今约922年)。因战乱迁徙等多种因素,至明朝,这份家谱辗转被扬中的陈氏家族收藏,直到现在。丁桂英的公公陈道发是陈氏家族第二十七代子孙。57年前,新妇丁桂英跨入陈家门,陈道发郑重地将一个蓝底碎花家织布包袱交到她手里,包袱里是七十几本陈氏家谱。陈道发嘱咐她:“媳妇,这份家谱你要好好收着,以后是要一代一代传给子孙的。”丁桂英接下了这份意义重大的包袱,手掌中沉甸甸的分量让她明白,从此,她就要扛起守护陈氏家谱的责任了。为了防止家谱受潮或者被老鼠、虫蚁咬坏,丁桂英将家谱整理整齐,用家织布裹紧,系上绳子,吊在房梁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丁桂英每隔两三个月就要将包裹放下来,打开查看整理。每年夏天,她都
广东湛江市乾塘陈氏源流概述据《乾塘陈氏大宗碑记》载:梦麟公生子二:彝诚、汝楫。彝诚公任琼南副使。彝诚公生三子:伯正、伯宝、伯镇。伯镇公,授化州教谕,晚年感悟先祖南宋末状元、左丞相陈文龙公,位极人臣,尚不能保国终命(与其母先后殉难),淡泊之志萌生,遂致仕而归,顺鉴江而下至南海之滨,择一草莽之地,垦殖成一处大村庄,命名为乾塘村。聚族而居,人口逐渐蕃盛,至悦德公一代,其派分四个甲:即真卿三甲、汉卿八甲、世卿七甲、伯卿五甲;以及悦美公派下分两个甲,即伯镇二甲、子壁四甲;共六个甲系。由于枝分派衍,人丁兴旺,乃有向外播迁之举,尤以三甲甚。(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陈有钢2006.4.22摘录读谱答疑陈立新撰问:闽粤分支陈氏谱序云“七代八太师”与谱系不符,何由?答:玉湖一门,由仁公于宋代庆历四年(1044年)择玉湖之胜而筑室肇基,自四世祖俊卿公以榜眼高中,历清要以至首辅,以少傅魏国公致仕,国恩浩荡,追赠三世:始祖讳仁赠太师
各地陈氏祠堂通用对联大全陈姓出自妫姓,舜帝的后裔。周朝时,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简历“陈国”,有子孙以以陈为姓。陈姓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百家姓》中排第5位。陈氏宗祠对联四字颍水流芳敦睦家声义门传家文范遗风名高七彦才擅六奇元龙豪气华岳希夷太丘德望颍水渊源昌期五世望重三君济时伟略经国文章颍川世泽太丘家声陈氏宗祠对联五字宗祖规模远儿孙绍述长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德星光耀远颍水派流长福田宗祖种心地子孙收祖功垂福泽宗德布春光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世昌陈氏宗祠对联六字名垂天地不朽神与日月同明春秋享祀来格祖宗明命如闻茶敬樽节退让康乐和系平安本支百世不易燕尝万古如斯陈氏宗祠对联七字笔新墨奇避乱草光远正大辅中山千百年祖宗如在亿万世子孙同荐禁锢卅年名益著推敲七字户常扃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展孝思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人继述在书香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祖泽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永州陈氏源流零陵西乡陈氏始祖子珍公,周世宗时谏议大夫、指挥使,宋初自潭州退隐茶陵。五世孙淑伯公,宋徽宗、钦宗时谏议大夫,因宋臣多与金主和议,遂隐退,由长沙来衡永居焉。又越五世,宗政公卜居零陵西乡。1920年纂有族谱。宁远跳礅石陈氏始祖文皓公,由常德迁宁远县城东郊跳礅石。族人多分布在沙洞、高源、老鹅坝、四渡等地。至1948年,已传32代,男女丁口共1940人。宗祠在跳礅石。宁远神仙洞、杨塘陈氏始迁祖永胜公,明时携家眷从江西泰和鹅颈塘避居桂阳泗州寨,再迁宁远县神仙洞、杨塘等处。子孙散居上龙盘、晓睦塘、桐木漯等乡。宁远水市镇石马村陈氏原籍江西,元时变乱,至德公携子室经宜章来宁远,见山川秀丽,接壤舜陵,便披荆斩棘,开疆启土,卜筑于今水市镇石马村定居。江永城关陈家街陈氏鼻祖子刚公,自青州徙营道,明代初年又徙居永邑之东,后分脉文德乡雄洞(今上江圩东塘)、黄甲岭高塘、汉江源口(今雄川)、井边莲塘、古宅等地。江永红山
钱文忠解读义门陈:史上最牛的分家史上最牛的分家讲到陈姓,就特别要讲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支撑了中国上千年的文明。然而,今天这种精神已经被我们逐渐淡忘了,而且将来恐怕会被我们彻底遗忘。什么精神呢?义门精神。唐代中期,有一个叫陈伯宣的人,跟朋友结伴游览庐山,到庐山一看,觉得当地风光非常美丽,所以他就带领子孙迁居到了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德安位于江州之南,所以,这一支被称为江州陈氏。在这一支里,就出现了“义门独著,百犬同牢”这样了不起的事情。据文献记载,义门陈氏初创时只不过父子几人,到了宋朝初期,已经有740多口人。等到仁宗时期,人数已多达3700余人。这一门为什么这么了不起呢?因为他们从没有分过家。3700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而且还有家规:按照辈分,长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郴州陈氏源流安仁石溪陈氏一世祖云兴公,为陈武帝霸先二十六代孙,于后唐长兴元年(930)由江西泰和早禾市徙居湖南茶陵墨庄。云兴公十二代孙绍隆公,于宋德祐2年(1276)徙居安仁新塘。后裔派衍二十一房,分布于安仁安平、牌楼、坪上、清溪、平背五乡。清雍正10年(1732)安仁分修族谱,乾隆40年(1775)续修,道光19年(1839)四修,光绪21年(1895)五修,1948年七修,1997年八修。1940年建宗祠于石溪。排行:祥俊伯应泰,宗祠万年彰,贤良从大体,继述振南湘,积善传家宝,丰功世泽长,鸿文华盛国,尊贵显名扬。安仁军家营陈氏始祖沧公,字全熙,明时拜定南将军,坐镇湖广,设卫茶州,因以落业茶陵。其长子温公派三子恭公由茶陵徙安仁之土坡神,设立新安屯都,免漕轻赋。族人分布于军家营、罗家桥、纲大塘等处。至1949年,已传20余代,共1000余人。宗祠在太平乡之军家营。安仁万里陈氏始祖勃公,字以兴,宋初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