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专栏首页 >历史综合
什么时候冬至
什么时候冬至 导读:

  冬至是在每年12月份的时候,具体时间是在12月的21日到23日交节,所以每年冬至这一天的时间往往会是不一样的。在冬至这一天的时候在天文学上来说黄道位置是在太阳到达黄经270°的时候,而这一天也标志着冬季寒冷的天气正式来临的意思,在古代的时候冬至这一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农事活动中往往还有兴修水利以及做农田基础建设的时候,从古代的时候冬至往往家家户户会和过年一样,准备过年的东西,而在以前以及现在的南方还有这冬至日祭祖、宴饮的习惯,《后汉书礼仪》有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从历史中来看,在唐代和宋代时期的冬至日这一天,往往冬至和岁首并重,故而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对应公历和农历的时间上来看,我们从不同的年份对应冬至这一天往往都是有差别的,从过去和将来来进行万年历查询,冬至这一天的时间大致如下:


    2013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 十一月二十,甲子月 壬戌日 )

    2014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初一 , 丙子月 丁卯日)

    2015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十二 ,戊子月 壬申日 )

    2016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三 , 庚子月 丁丑日)

    2017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初五 , 壬子月 癸未日)

    2018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 十一月十六, 甲子月 戊子日)

    2019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廿七 , 丙子月 癸巳日)

    2020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初七 ,戊子月 戊戌日 )

    2021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 十一月十八, 庚子月 癸卯日)

    2022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廿九,壬子月己酉日)

    2023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初十 ,甲子月 甲寅日 )

    2024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廿一,丙子月 己未日 )

    2025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初二 , 戊子月 甲子日)

    2026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十四 , 庚子月 庚午日)

    2027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廿五 , 壬子月 乙亥日)

    2028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初六 , 甲子月 庚辰日)

    2029年冬至: 公历(12月21日); 农历( 十一月十七, 丙子月 乙酉日)

    2030年冬至: 公历(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廿八 , 戊子月 辛卯日)


...
文史图集精选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冬至趣话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冬至趣话
微州文化—民风民俗—冬至趣话,冬至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日间。按照天文学的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冬至”,从这一天起开始“进九”,我国步入严寒季节。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
冬至的风俗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民间风俗习惯
冬至的风俗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民间风俗习惯
冬至的风俗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民间风俗习惯,冬至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
冬至与养生学揭秘冬至对保健养生的重要性
冬至与养生学揭秘冬至对保健养生的重要性
冬至与养生学揭秘冬至对保健养生的重要性,冬至与养生: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
冬至为什么要祭祖?如何祭祖?
冬至为什么要祭祖?如何祭祖?
冬至为什么要祭祖?如何祭祖?,冬至祭祖,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冬至,原本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吗?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吗?
今日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另外,冬至又被称为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的节日。那么你知道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跟你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冬至的来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是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在周代的时候
百家聚焦
汉族节日汉族传统节日冬至有何习俗
汉族节日汉族传统节日冬至有何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
823次浏览查看阅读>>
冬至
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至者,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的始日作为冬季开始。冬至前后,北半球获得辐射最少,但夏半年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散尽,故这时温度还不是最低的时候。冬至后虽日照逐渐增多,但地表热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气温在一段时期内仍继续下降。冬至...
1369次浏览查看阅读>>
汉武帝曾设置“冬至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
史书里有大量冬至习俗的记载,而现在南方人一般注重于此日建或修墓。众多有关冬至的史料,也使我豁然开朗,那些诸多的习俗,原是辅助项目,“贺冬”才是古代冬至主打节目。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实地考察后,通过“土圭测景”选定了洛邑基址。“土圭测景”的目的是寻找中国地理中心,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按照周公“土圭测景”定天下之中,西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
992次浏览查看阅读>>
汉族节日汉族冬至节民间传说有哪些
汉族节日汉族冬至节民间传说有哪些,冬至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
755次浏览查看阅读>>
冬至不如圣诞?看看古代的古人们怎么过冬至?
冬至不如圣诞?看看古代的古人们怎么过冬至?,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其受欢迎度却不敌大后天的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我们
1058次浏览查看阅读>>
燕赵文化—节日习俗—冬至
燕赵文化—节日习俗—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750次浏览查看阅读>>
冬至民俗
羊肉汤
羊肉汤
揭秘“抠门”宋仁宗皇帝竟舍不得吃一碗羊肉汤,宋仁宗的皇帝位置其实是捡来的。宋仁宗姓赵名祯,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面的哥哥一
数九
数九
吴文化—文化行旅—数九趣事,九九画: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载:“日长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
祭祖
祭祖
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祭祖作为古代祭祀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非常繁盛。《易经》形成于殷周之际,在其诸多卦爻辞中都涉及祭祀的内容,人们以虔诚而频繁的祭祀活动来沟通人神关系。考释几千年前《易经》的祭祀文化,对于我们认识之后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祭祖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周易·涣·象传》曰:“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象传》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对于此卦卦辞,《周易折中》是这样解释的:“‘假庙’者,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涉川’者,所以聚人力之个行也童片诚以感格,则幽明无有不应
吃饺子
吃饺子
冬至的由来冬至节吃饺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冬至的由来: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
相关专栏
·
花木兰姓什么
·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
·
天蓬元帅姓什么
·
油菜花开的句子唯美
·
正月初九是什么星座
·
立冬吃什么
·
家谱世系图
·
己略黄公祠
·
三国历史
·
红楼梦贾氏族谱
·
杨素和杨坚什么关系
·
唐高宗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
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
·
魏姓取名字大全男孩
·
谱序怎么写
·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
·
徐光启简介
·
鄱阳湖在哪一个省
·
寇准后代
·
石楠花的味道
·
乾隆的生母是谁
·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
·
宋武帝刘裕
·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意思
官方小程序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2022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