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置顶

秋氏起源

( 秋氏百科 )

  • 姓氏
    拼音qiūzāi
    人口约 2 万〔 罕见姓氏 〕
    排名606 位。
    位于言姓之后,仓姓之前。
    扫一扫手机查看

    秋姓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0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37

    秋姓起源

    秋姓主要源自:子姓。

    秋姓起源一

    源于子姓(公孙氏),起源于上古,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据《路史》记载:“少昊之后有秋氏。”少昊为帝喾之子,黄帝裔玄孙。

    少昊后裔传至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仲孙湫,其裔孙叫胡,世称湫胡,在陈国当卿士,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称为秋氏。

    秋姓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商时期官吏司寇,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殷商时期,王朝设置有大司寇之官,时称“秋官”,号称“秋卿”,主要职责就是职掌刑律之法和牢狱。由于古制判戕罪犯皆在秋季(立秋之后执行死刑),因此后世人多称刑官为“秋卿”。

    在司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秋氏、司寇氏,后司寇氏又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寇氏。秋氏、司寇氏、司氏、寇氏世代相传至今。

    秋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大长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大长秋,专职负责宣达皇后旨意、管理皇后所居的长秋宫诸般事务,官秩为二千石,后历朝历代多有沿设。北魏时期更名为“大长秋卿”,北齐政权则称为“长秋寺卿”。隋朝前期设置了内侍省,不用“长秋”为官名,但在隋炀帝时期改内侍省为长秋监,主官复称为“长秋监令”,一直沿用至唐朝。唐朝以后则再无此官名,但在倭奴、朝鲜、安南等国却曾一直沿用其官名。

    在大长秋、大长秋卿、长秋寺卿、长秋监令等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长秋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秋氏,世代相传至今,包括今朝鲜、韩国、日本的秋氏。

    秋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秋官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秋官正,是唐高祖设置的官位,主管天文历法,为了与“长秋监令”有所区别,遂“以天为正”加称“秋官正”。在秋官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秋氏,世代相传至今。

    秋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秋卿,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置有秋卿之官称(实为南朝梁卫尉、廷尉、将作大匠三卿的合称)。

    在秋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这,称秋氏,世代相传至今。

    秋姓起源六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该氏族共有五个分支,即吾库萨依尔千氏、布勒吉依尔千氏、昭伦千氏、乌永那千氏、查拉巴克千氏,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支流嫩江流域)。后有鄂伦春族、锡伯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秋氏、白氏等。

    秋姓起源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秋佳氏,满语为Ci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杏山(今辽宁锦州南部),后多冠汉姓为秋氏、邱氏。

    ⑵.满族秋舒哩氏,满语为Ciosuri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下营子一带),所冠汉姓即为秋氏。

    秋姓分布

    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六位。

    秋氏主流发源于今山东中西部地区,后迁播扩散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并在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形成郡姓望族。

    秋姓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秋姓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鉴湖堂:清末革命先烈秋瑾,号鉴湖女侠。与徐锡麟相约起义,事泄牺牲。称当代女杰。

    秋姓姓氏源流

    一、qiū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河北之围场、景县,山东之鱼台、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黑龙江之嫩江县,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灌阳,云南之兰坪等地均有。汉族、白族、朝鲜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路史》注云:“少昊之后有秋氏。”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且或称秋天为“金秋”、“金天”,故金天氏之后,或以秋为氏。系出己姓(一说赢姓)。

    2、其注引《姓谱》云:“秋胡之后。”秋胡,春秋鲁人。望出天水。明代有秋茂,山东佥事;又有秋允,弘治举人;清初,沈阳、辽阳地方有秋氏,见《清通志·氏族略》;近代有秋谨,民主革命家。

    二、zāi

    《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并注此音。

    秋姓历史名人

    秋姓古代名人

    秋胡春秋,鲁国人。他娶妻五日后就去陈国作官,五年才回来。到家之前,见到路旁有一个妇人在采桑,秋胡上前赠与金饰,妇人不顾而去。到家后,秋胡将金子奉给母亲。等他妻子到时,才发现就是采桑的那个妇人。其妻忍无可忍,数以不孝不义之罪,东走投河而死。

    秋君汉朝,王莽时任苏郡太守。官员

    秋英明朝,官员,明洪武年间任典史。

    秋茂明朝,官员,明永乐年间任山东佥事。

    秋允明朝,学者,明弘治年间举人。

    秋逢庆明朝,官员,任遂宁知县。

    按姓氏首字母选择:
    | 秋氏族谱地区分布更多>>
    | 秋氏百科更多>>
    关于炎黄秋氏网
    炎黄秋氏网(qiu3.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秋氏新闻,秋氏话题,秋氏名人,秋氏源流,秋氏文化,秋氏企业,秋氏族谱,秋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秋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秋氏宗亲网站。
    炎黄秋氏网以弘扬秋氏文化,传承秋氏文明,促进秋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秋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秋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百科
    热门姓氏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