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扫墓主要有这样几个重要意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人各有其祖,但“祭祖”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大背景。春秋以降人们便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年复一年地对先人进行着“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而自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以来,其更是成了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途径,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敬祖爱国之情。在这个前提下,基督徒正确认识清明节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如何回应这个传统节日呢?笔者斗胆作一些查考,所得结论并非正解,唯愿抛砖引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盘点清明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被淡忘,但是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则一直流传下来,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清明节是个非常“贪吃”的节日,哪个节日离它近,它就把哪个节日“吞”掉。最典型的就是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三个节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巳节则在清明节后几天。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需要禁烟火、吃冷食,祭拜先祖。汉代,特别是东汉,经学兴盛,人们为了彰显孝道,一个寒食节居然要禁火一个月,很多人因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