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老师,是一种职业,指教学生正确知识的人。在西周就有了最早的学校,不过在那时,老师是被称为“司徒”等,实际上并不是专门的职业,当时这些人主要是为官府里专门选拔优秀的人才,兼职才是教学的,所以在当时地位是比较高的。
到了春秋时期,被称为“师”。《尚书》出现了“师”的记载,当时把“师”和“君”并起,并有同样的作用,那就是帮助上帝来保护人民。
后来人们就越来越重视老师,把门徒称孔子的“夫子”拿来称老师。汉代称老师为“师儒”,足见当时对老师的尊重,这些都是因为老师当时的政治地位很高,他们有一定的治世的能力和权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就是孔子,他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后来,历史上把老师称为“先生”,一直流传到近代。“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或者“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从古代老师的职业功能上来说,在当时,老师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比如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对于老师的作用就作了精辟阐述,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去做学问。韩愈所提出的教师的三点职能已经被历史证明时正确的,并且沿用至今。
其次从古代人民群众对教师的评价和道德认同上看,老师的地位也是很崇高的。古代的人们为了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说要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终生尊敬和爱戴。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老师的一种崇拜,老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