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专栏首页 >宗祠印迹
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长52.8米,宽18.5米,高9.7米,占地面积976.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度不凡。古祠始建于明朝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永乐7年落成,系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参)而修建的。 坐落于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境内,是谓宗圣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古祠。在全南是凤毛麟角,在整个赣南亦不多见。
7159次浏览
蔚氏家庙
蔚氏家祠位于山东东平县沙河站镇沙南村东南部,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至今已有441年历史。 蔚氏先祖德恒公于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奉诏东徙,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于兹,而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人丁兴旺,敬业相承。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九世继儒率众会社,于蔚家村祖茔奉立祖碑,修林种树,立旺柱四至,又于沙河站祖居建立祠堂,奉祀先灵,是为时思堂蔚氏家祠奠基之始,至今已有441年历史。后经明季之乱,兵灾屡至,神堂被毁,谱碟失传,及至康熙丙子(公元一六九六年),蔚氏十三代弘业,弘毅等焦劳族事,率众议:重立祖碑,再树神堂。蔚氏合族一体同气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一六九八年)重修祖碑,计议再树神堂。经数十载积蓄筹划建设,族长弘谟焦劳操持,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零年),时思堂蔚氏家祠焕然一新,蔚氏先灵各归本位,合族欢欣雀跃。
6820次浏览
翁山翁氏宗祠
翁氏宗祠位于泰顺翁山乡外垟村坑底自然村,始建于清雍正六年。一到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池,池中有一条飞腾金鱼雕塑,池边坐着姜太公雕像,寓意翁姓子孙人才辈出,心系社稷。正门是一座牌楼,上方写有“翁氏纪念馆”,门两侧对联两幅,分别是“天开脉贯翁山有涯,神迁灵祈京兆无疆”和“炊天饭甑气冲霄汉,依地燕窠雏跃神州”。两联把翁氏宗祠的地理位置,翁姓始祖的来龙去脉,翁姓子孙的志向胸怀表现出来。进入正门,拾阶而上,台阶两侧是石雕栏杆。栏杆中间嵌有中华孝道故事的雕板,有“弃官寻母”、“擒虎救父”、“哭竹生笋”、“鹿乳奉亲”、“孝感动天”等。走上台阶,从侧门踏入宗祠。前楼为功德楼,镂花刻鸟,挑檐翘角,黄瓦覆顶,丹朱漆色。这里每年被用作奖学的地方。翁氏祖辈崇尚耕读,历来重教,学风浓郁,人才辈出。 翁氏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相传周昭王即位三年之后,在一次狩猎大柔山时偶遇汪氏女子,知其有才德,将其带回宫中,封为汪山夫人。据传,汪氏怀孕十二个月分娩,生一男孩两手握拳三日不开。后周昭王亲自来掰,却应手而开。手开之时,但见其左掌纹像篆文的“公”字,右掌纹似篆文的“羽”字,合二而成“翁”字。周昭王感到十分惊奇,认为是吉祥之兆,遂赐姓为翁,起名叫溢,赐邑食采于翁山,是为翁姓开山鼻祖,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
6200次浏览
简氏宗祠
简氏祖祠,原位于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里。如今位于佛山市石湾区黎涌上村"状元井"。简氏祖祠是为纪念广东南汉状元简文会而建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704年,祖祠原本建在广州市中山五路桂香街,由于始建规模较小,后来在简氏兄弟倡议下,迁建到广州市盘福路今越秀外国语学校所在的地方。迁建工程于1933年动工,1936年落成。1947年,因广州校舍紧张,而祠堂面积较大,于是在祠堂原址创办众贤中学。祖祠坐北向南,属典型的岭南祠堂建筑代表,规模宏大,工艺精致。祠堂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被权威文物专家赞为“仅次于陈家祠的广州祠堂”。 简氏祖祠是广州唯一一座状元祠。简文会于乾亨二年(918年)殿试高中状元,是广东九位状元的第二位,后官至尚书,因其为官清廉而深受后人景仰。而状元祠的倡建者简氏兄弟简照南、简玉阶,是20世纪初著名的实业家和爱国华侨。他们在香港创办的“南洋烟草公司”在1915年成为当时著名的烟草公司,兄弟二人也被誉为“烟草大王”、“慈善大王”。而为状元祠撰写对联的则是岭南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诗人简朝亮和著名历史学家简又文。1995年,政府依照文物保护法保存了状元祠,并于1997年进行了重修。
4490次浏览
巫氏家族祠堂
巫氏宗祠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巫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为仿古式砖混结构建筑。设计雄伟壮观,肃穆古朴,仿古宫殿,飞檐斗拱、龙凤原画、气势蔚为壮观。 祠堂正厅可容纳 200 多人同时公祭,左右厢房设有:文物、书法、康乐、联谊、迎宾、期颐、名人、评话等八大阁,轩、室可供游客查阅有关族谱和客家有关资料。堂前有500多平方米场地,四周种植柏树和花草。怀念堂开阔挺秀,风光俊丽,是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文化交流,经贸洽谈,励志图强, 携手向前的好场所。
4448次浏览
邬氏宗祠
邬氏宗祠位于西店镇义门村,200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开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建成。从东向西沿中轴线分别为:门楼、前天井(含泮池)、前厅、戏台、后天井、大殿,全长59.6米,宽24.47米,占地1458.4平方米。 祠堂木雕件雕刻细腻精致,且量多,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整座宗祠布局、结构有一定的特色,建筑规模和规制为县内所仅见。该祠与邬氏祖上的历史事件有关,保护该祠对该史迹的保存、流传有辅助作用。
4491次浏览
涂氏宗祠
涂公祠景区又名涂氏祠堂,清末名臣涂宗瀛所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涂氏祠堂在解放后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祠堂自1950年被用作粮站,历经50多年风吹雨浊,该祠堂虽然旧貌不再。 复建和修缮后的涂氏公祠地面铺装青石砖,并栽植大量松柏、桂花,烘托以宗祠建筑为主体的大环境。在围墙四周栽植高大水杉和竹子,形成障景,遮挡围墙外现代建筑对整个园区氛围的影响,使之成为一个独立景区。祠堂前以现有明塘水面为基础,保持原有的葫芦形状,向东西两侧扩展,在水塘的西南部修建一座亭阁,在水塘的周围用耐湿植物、假山进行点缀,形成循环景观空间。
3514次浏览
徽州祠堂文化
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分布在徽州境内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上百座古祠堂,是独特的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每一座祠堂都是当时徽州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的具体体现,也是徽州历史的浓缩。 祠堂在徽州古建筑中,无论从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雕刻装饰等都是高档次的,它在徽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从祠堂建筑的规模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家族繁衍及盛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3333次浏览
叶氏奎光堂
叶氏奎光堂,也就是叶氏支祠,其位于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南屏村。叶氏奎光堂创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也有490余年的历史了,其占地面积有千余平方米,是南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 奎光堂名称的由来:奎光堂主要是为了祭祀叶文圭公的会堂,而叶文圭,字天瑞,号南屏,曾任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在任期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有很高的声誉,在他告老还乡时,岚县百姓送给他一幅楹联:“西州声教流岚谷,南国簪缨嗣石林”,赞扬他的美好品德。其后代希望能发扬光大他的品德,就在“圭”上加了个“大”字,把祠堂取名为“奎光堂”。 奎光堂就是叶家德一座支祠,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祠堂门口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其中钦点翰林叶新第就是在李宗煝的捐助下才功成名就的。整座祠堂前后共有木柱86银,用料是木中瑰宝——白果树,也叫银杏树,坚硬细腻,抗腐、抗裂。 祠堂分祀堂与享堂两大进,祀堂是整个家族举行庆典祭祀仪式的地方,故而开阔明朗,高大轩昂。后进为享堂,高出祀堂数尺,面积也要更加宽大一些,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
3566次浏览
右滩黄氏大宗祠
右滩黄氏大宗祠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右滩村。始建于明代,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民国二十年(1931)、2005年均有重修。存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向东,五间三进,总面阔26.5米,总进深63.5米,占地约1600多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头门进深三间11架,前设四步廊,后双步廊。墙楣上书法、人物壁画精美。门额混雕花鸟纹饰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门前石狮,肖现逼真。中堂垂宪堂进深三间13架,前后三步廊。后檐柱间置一座18隔扇大中门。后堂进深三间14架,前设四架轩廊,后四步廊。进深第二间置五座大木门。堂内存高大的神龛石基座。该祠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规模宏大,格局开阔,气势雄伟,是广东清代祠堂的杰出代表作之一。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447次浏览
罗泉钟氏宗祠
罗泉钟氏宗祠,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罗泉镇下河村,建设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钟氏宗祠四周环境优美,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理念,坐西向东,由门厅、正厅、戏台、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四合院布局,占地1543.75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至今还完整保存有精美的飞檐、脊饰、石刻、木雕等构件,祠堂的风火墙至今清风犹存。 据《钟氏宗祠回朔碑》记载:“此宗祠以清乾隆九年(1744年)自粤入川始祖昌琼公之基宅为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先后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昌琼公迁蜀八世孙遍布海内,耕读家风,代有名贤,枝繁叶茂,诚华夏之望族是也……”钟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由此可见一斑。每年清明时节,为怀念祖先、期望人丁兴旺、长寿安康,分布在外地的族人以及资阳、资中各支系族人,必会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参加祭祀活动。
3604次浏览
毕氏宗祠在哪里
毕氏大宗祠地处花都区政府西面的毕村( “花邑一支毕”)内 ,秀全街九潭村的中心,东安里、九潭里、南头里、流书里4个自然村的交界处,始建于清咸丰元年 (1851年),坐南朝北,主体建筑深三进,总面阔21.7米,总进深40.8米,占地 904平方米。 毕氏大宗祠第一次重修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2009年,毕氏宗族决定重修大宗祠。毕氏人集思广益,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最后筹得所得用于重修毕氏大宗祠。经过毕氏人四年的努力,毕氏大宗祠于2013年原貌重光,并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现在走近宗祠,门口立着两面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大石鼓和门墩,给人威武庄严之感。祠旁边设有一所简陋而不失人文气息的办公室,专供看护宗祠及接待探访之用。
3379次浏览
晋祠博物馆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3659次浏览
安徽歙县大邦伯祠
大邦伯祠,又名“敦本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景区,建于明嘉靖年间,坐西朝东,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大邦伯祠为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而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大邦伯祠是许村现存历史最久、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与大郡伯第、五马坊、大墓祠等建筑,同为祀奉纪念许氏东支始祖许伯升而建。 公元1357年,朱元璋率军经宣州至徽州,因军备粮饷匮乏,难以推进,这时富甲一方的许伯升携兄弟五人,尽卖田产、倾其积蓄资助朱元璋。明朝建国后,许伯升任福建汀州知府。他廉洁奉公,行惠为民,百姓称之为“青天知府”。大邦伯祠是其长子许都福为了纪念许伯升,仿照福建汀州知府衙门而建造,所以又称“官厅”。
3474次浏览
太庙和宗庙有什么不同
宗庙与太庙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宗庙是总称,太庙是宗庙的其中一种形式。 宗庙最早出现在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认为死去的亲人能够保佑自己,所以会对去世的先人祈祷祭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就逐渐有了一套固定的形制、规模和制度,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庙文化。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明显,按照社会阶层的划分可以将宗庙文化分为太庙 、宗庙、祖庙三个部分。太庙主要对应的就是古代的皇帝,宗庙则是诸侯士大夫阶层,祖庙对应的就是宦官,而平民就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祠堂。 其中, 太庙作为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才称为“太庙”。在太庙举行的祭祀有很多种类,宫廷祭祀共八十多种,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大祀为皇帝亲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亲祀,大部分分派官员祭祀。群祀就是官员代替皇帝祭祀。
3733次浏览
珠玑巷黎氏宗祠
珠玑巷黎氏大宗祠是由香港黎氏宗亲会组织成立筹委会,并由海内外黎氏宗亲捐资,于1995年11月28日奠基,1998年11月8日竣工。黎氏大宗祠是南雄珠玑巷所有数十间各姓氏宗祠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的一间。也是珠玑巷唯一一间拥有集大型文化广场、功名石碑林、宗族文化展览室等于一体的大型宗祠。黎氏大宗祠位于珠玑巷沙水湖南端,风光秀丽,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平方米,绿化率达60%,地理环境幽雅、建筑布局合理。黎氏大宗祠大门横额由著名岭南画派国画大师黎雄才宗长亲笔题字。由宗祠大门对开宗祠路的文化广场绿化有序展开,广场入口以富于时代特色的灯柱装饰以强调光辉灿烂和内蓄气势。周围分别建设有亭、台、花棚、走廊、石凳、会议广场、硕大的“黎”字影壁、黎氏历代功名石碑林、大型金鱼水池等景观配套建筑。文化广场庭院周边及内部各处遍种奇花异木,结合巧妙铺地设计,喻意黎氏世代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3892次浏览
太原晋祠
太原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晋祠始建于北魏386年,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百余座、雕塑百余尊、碑碣四百余座,千年古树二十余棵,文物精品之多,实属罕见。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建于宋代,殿堂内有43尊彩绘泥塑像,除圣母像两侧的小像外,其余都是宋代原塑。圣母殿侍女各自有鲜明的个性和气质。有机智灵便、善解人意、极富经验的丫环,也有一脸稚气憨厚的丫环,还有一副庄重矜持、不苟言笑,像是捧印的“领班”,其中一个侍女风姿绰约,但神情落寞,一看就知她是位自尊心极强、不肯随和、不会讨好人的姑娘。这些塑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不仅体现雕塑家们的高超技艺,也让我们看到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为不可多得之稀世珍品。献殿前的金人台上,四角各立有一尊宋代铁铸武士,为晋祠镇水护祠。与之遥遥相望的圣母殿中侍女群像,她们的阴柔之美与铁人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对比以及美学的平衡感。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有近千年的历史。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3696次浏览
宗庙祭礼
宗庙祭礼通常指的是在宗庙内的祭祀仪式,一般宗庙中的祭礼活动中包含了很多古代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祭祀礼仪文化。 从宗庙来说主要指的是在古代时期,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是以祭祖文化相关的祭祀场所,以前古代在特定时期于各宗庙内举行的祭祀活动,祭礼往往贯穿其中,而在古代,宗庙的称呼也有很多,例如在明清时期帝王祭祀先祖的场所往往称为太庙,而在商朝京畿附近有殷商帝王宗庙“殷墟宫殿宗庙”,现在有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河南安阳。而从宗庙来说,不少古代大家族还有家庙,这也是宗庙的一种,但无论是帝王的太庙还是普通大家族的家庙一般祭祀礼仪和仪式流程等大多会在仪节上十分讲究繁杂,尤其是古代帝王的宗庙祭礼,我们从一些古代家谱文献中对于祭祀礼仪的描述来看,往往祭礼的流程有时候大大小小如有:“序立、就位、荐毛血、举号、作乐、迎神、上香、酹酒、读祝文、进献”,等有的甚至会多达近百项。
3490次浏览
祭黄帝陵
祭黄帝陵一般字面上来理解是指黄帝陵相关的祭典,黄帝陵祭典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祀典礼仪,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也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陵,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在历史中在黄帝陵清明一般多有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而公祭轩辕黄帝的活动,从古代来看,最早大约在春秋时期便已经有了,《史记》中有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而在《魏书·世祖纪》还记载了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28年 “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的描述。 位于陕西延安黄帝陵内的文物遗存来看至今还有“黄帝脚印石、宋圣旨碑、元圣旨碑、明御制祝文碑、清御制祝文碑”等文物遗迹,而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从西汉起历史中先后有众多皇帝曾亲临桥山黄帝陵祭祀或致祭文,其中就有汉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在历史中也有很多和祭黄帝陵相关的经典祭文。
3685次浏览
宁远奉氏宗祠
云潭奉氏宗祠,始建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同造中厅并门而上,左右两廊陆续早就。隆庆二年(公元1668年),思聪公之子玉环公、玉城公、玉玑公三派,共立祠堂并造公厅。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合族议定,接造家塾宏开寒门子侄求知之所,春涌夏咏、和唱有佳、人材辈出。当代祠堂是全族宗亲清明祭祖、家族聚会、商议公事、聚餐、休闲、娱乐、学习集中之地。光绪十年(1884年)合族新建戏台一处,以为娱乐之所,历经1962年大整修,面貌焕然一新,十全县为数不多大古戏台之一。1969年戏台大后半部在原地重建,把原来的学室改为现在的礼堂。一九九五年全村筹资重新装修焕然一新。 云潭奉氏宗祠别称玉玑宗祠,即新屋地宗祠,玉玑后裔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新屋地兴造宗祠,祭祀先祖。公祠由于管理不善,年代久远,已成危房。在族人地要求下,村支两委大力支持下,集体筹资,族人捐献在原地基础上再造,于一九九屋年竣工。新屋地宗祠,焕然一新,矗立在云潭东方。为清明祭祖、设席、族人议事、休闲、娱乐场所。
2967次浏览
最新相关
宗祠话题
宗祠文化
官方小程序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2022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