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诸稽国和豕韦国一样,出自大彭国,史书上常常三国并提,三国经历夏商两代,曾为夏朝的安定和商朝的复兴作出过重要贡献。也因为功高震主,为商朝所不容。诸稽国的地理位置不确,但它是从大彭国分裂出去的,离大彭国不会太远。有说法认为诸稽国的始封地在今天的山东枣庄市山亭区一带,春秋时称为“蔇”,据《左传》记载这里曾为古蔇国,蔇在大彭国以北地区,与彭国相隔不是太远,作为从大宗国分封出去的小宗,符合差序格局的分封规律。商朝中期的武丁时期,彭国、豕韦国、诸稽国相继被灭后,彭氏族人流散到各地。其中诸稽国人也被拆成了好几支,资料显示至少有三支:一支仍在山东,分别成为后来的蔇国和诸国。蔇国,在原来诸稽国故地,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载:“蔇,鲁地,琅邪缯县北有蔇亭。”缯县,即今天的山东兰陵县。蔇国应该是周取代商后诸稽族人因助武王伐纣而封。整个西周时期蔇国一直存在,蔇国是小国,只能靠依附大国生存。蔇国的靠山是鲁国和齐国......
越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诸侯国,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得影响,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产生过兴趣,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关于越国起源的问题,产生了颇多话题,目前流行的总共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楚国芈姓说,其二是夏朝姒姓说,其三是远古彭姓诸稽氏说。第一种说法笔者昨天专门发过一篇文章来进行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里面列举了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和代表人物。第二种说法则是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其观点为越国是夏朝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所立,目前还考证出了从无余到战国后期越国最后一代国君无疆的整个世系表,看起来好像比较让人信服,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第三种说法则是笔者今天要重点说明的新观点。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较少,提出的年代也很短。其代表人物是浙江大学文史类教授曹锦炎先生,他于1996年发表的著作《浙江省博物馆新入藏越王者旨於赐剑笔谈》里谈到了关于越国彭姓诸稽氏说的考证。根据曹锦炎教授的观点,越王的先......
扬州嵇氏一族多在泰安杭集霍桥嵇康《家诫》流传至今仍为祖训,1988年编修的《嵇氏宗谱》《嵇氏宗谱》扉页《故涟川嵇府君墓碑记》石碑“嵇”,中...
【嵇氏网新闻】盐城嵇氏七贤堂宗谱字辈排行, 盐城嵇氏七贤堂宗谱字辈排行1世【昭】2世【叔良,喜,康】3世【绍,蕃】4世...
四言通用联孤松独立; 野鹤超群。 ——佚名撰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字叔夜,谯郡锤人。娶魏宗室女为妻,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子、庄子,讲究养生服食之道,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
【嵇氏家谱源流】史说嵇姓(6)涟水金国“嵇”姓70年繁衍7代人,湖州与无锡的传承国内比较有名的嵇氏家谱文献大整理如下:(1)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琏市...
【嵇氏家谱源流】史说嵇姓(11)嵇康三代绝后,是由嵇喜的曾孙嵇翰过继,随着近代伪谱、假谱泛滥,很多人妄称嵇康血脉。嵇康有没有后代传下来呢?答案很清晰,...
...
...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全国那里有居住稽氏族人,而且网上搜索,也没有具体的稽姓资讯...
1994年11月间,宁夏固原县西郊乡北十里村在平田整地时,推土机推出一座古墓,墓葬遭毁,宁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工作人员闻迅后赴现场调查,并征集到一块墓砖。墓砖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图一)。墓砖呈青灰色,左下角已缺损,背面有绳纹,正面将原绳纹磨去后刻字,表面亦残留有绳纹痕迹。墓砖基本呈正方状,高38、宽39.2、厚7.2厘米。现存刻字有七行,每行二至十四字不等,现逻录于下:1.维建德三年岁次壬辰十二月已2.口廿三日辛酉,原州平高县民、征东3.将军、左金紫光禄、都督、赠原州4.利史、怅县开国子、大利稽5.昌顿墓志铭6.大息7.秦阳郡守墓志中大利稽氏属于一个不太常见的北朝少数民族姓氏。邵思《姓解》大九十六条载:大利稽、大俗稽、大落稽,并见《后魏书》①。其中大落稽或为大洛稽。②大洛稽又称作“太洛稽”,《魏书·官氏志》载:太洛稽后改为稽氏。③大利稽、大俗稽、太洛稽为大洛稽之异译属北魏“余部诸姓内入者......
三朝显赫的无锡嵇氏,无锡嵇氏,为清朝重臣,受过康熙、雍正、乾隆的最高奖赏。在城中心的学宫西侧,乾隆二...
嵇氏后裔将寻亲聚首鲁庄,据记载:嵇氏望族居于谯郡,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一带。西晋时的嵇含,是“谯郡县”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