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大宗祠”是岭南印象园内保留下来面积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祠堂。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王朝,大至建筑的风格、颜色,小到雕刻的物件、印刻的文字都极为讲究。
而祠堂的修建,更是考究,只有家族有当过大官的,祠堂的牌匾中间才可以加一个“大”字。
正门两旁一对大石鼓同样象征和体现着这个宗族门第的高贵和社会地位的显赫。
宗族中必须有人获取功名和官位,才能配置石鼓,石鼓越大,表明官位越高。(明朝时期,霍氏的祖先在惠州担任知府,当时就已经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霍氏大宗祠)
大门两旁的门联,“武功垂翰海,文治纪循州”,武功指的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大将军霍去病,文治纪循州的“循州”也就是明朝时期,对于现在惠州地方的称呼,纪念的是当时在惠州担任知府的霍长惺。这对门联是为了显示霍氏宗族的地位。
宗祠的大门分为上下两扇门,只有比族里做官的人的官位更大时,村民才会打开上下两个门来迎接您;如果您的官位比他小,那上面那扇大门就会关闭,您就只能从小门进,因为在进小门的时候会做一个非常自然的举动,“低低头,弯弯腰”,代表着尊敬的意思。
进入宗祠后,细心的您一定发现在屋檐上、墙上都雕有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的雕塑,这又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类装饰建筑叫灰塑也称为灰雕。
在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塑出简单的卷草纹,称为草尾,在较富有的大宅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
大厅的中间设六扇双面镂空木屏门,这六扇木屏门可以阻拦外面的视线,避免大门外的人一眼就能看到祠堂的内部场景。
屏门都必须是双数的,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双数比较吉利,讲求“成双成对”。
大厅上方的霍氏祠堂屋檐上,有一个两角弯弯的脊梁,在岭南建筑上称为龙舟脊,园区的很多祠堂建筑的顶部都可以看到。
因过去祠堂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木最怕的就是着火,所以在屋顶上做了龙舟脊,龙象征着水,而水可以灭火,希望好的寓意能保平安,因此在广州大大小小的祠堂都会有龙舟脊的建筑。
此外,两侧的墙体上还有霍先生返乡捐赠练溪小学的珍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