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编修实务【之五】――体例和格式
族谱大致有二种体例:欧体和苏体。
二种体例,并无原则上的区别,只是齿录编排上有所不同。
欧体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世一提”,具体做法是,在齿录前画出世系图,以备检索。然后在编排齿录时,根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再编另一支的五代,编写了这五代,再编下一个五代,以此类推。
苏体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具体做法是: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后排列,再第二世、第三世……以此类推。
二种体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欧体,使人对自己的近亲的了解比较明了,苏体对自己的同辈的了解比较明了。我曾经作了比较,认为现在修谱,采用苏体为宜,但在采用苏体的同时,也应注意吸收欧体的长处,可以在齿录编排时详细注明房份支系,可以起到合二为一,优势互补的效果。
无论欧体还是苏体,强化检索系统是关键。编辑应在族谱的目录、书眉等地方详加标注,使阅读者能顺利地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料。
2、格式
族谱的格式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首先在印刷上,可采用简化字横排,当然,如需照顾海外特别是台港澳族人的习惯,经过众族商议同意,也可采用竖排、繁体字,其次,语言、语法、标点符号也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当然,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两种版本并行,甚至再加上电子版三种版本通用,都已经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