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姓起源于山西霍州,历史悠久。自西周至明清,霍姓历经多次迁徙,形成了广泛的分布格局。西汉时期,霍去病、霍光兄弟使霍姓达到鼎盛。唐宋以后,霍姓逐渐遍布南方各地,明清时期更是迁往海外及东北、西北等地。...
霍姓当今中国第176位姓氏。周口有霍姓1.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7%,居第191位。以项城市霍姓人口最多,扶沟次之,有霍姓22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8%,居67位。霍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子姓。商代汝州为霍国,是商汤的儿子霍侯的封地。周武王灭商后,挥师南下包围霍国,霍侯投降,周武王将汝州杨楼一带划为霍侯的食邑,霍侯的后人一直以霍为姓。二是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的第六子,武王的弟弟叔处封于霍,建霍国,人称霍叔。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国所灭,霍国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是为山西霍姓。三是出自先姓。晋献公灭霍后,将霍地封给先且居,称霍伯,霍伯的后裔亦称霍姓。扶沟霍姓扶沟县霍姓集中在三个村庄居住,即大新镇霍堂、崔桥镇霍庄、韭园镇霍家。都是从杞县圉镇迁来,为同一宗亲。大新霍堂有族谱载:唐朝末年,霍姓始祖从河北保定府束鹿县狼隙寨村迁到开封府圉镇北后尧村定居。十世祖讳家......
提起霍国,我们首先会想到西周初“三监”之霍叔处。霍叔处是周武王八弟,西周霍国(山西霍州市)、后世霍姓的始祖。武王克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到殷都朝歌(河南淇县)以防止殷民叛乱,再使兄弟蔡叔度(南鄘)、管叔鲜(东卫)、霍叔处(北邶)以监之。成王初年,三监作乱,周公平定叛乱后,因“其罪独轻”而“降霍叔于庶人”(《尚书·周书·蔡仲之命》),不久重封到霍,为霍伯。霍州之霍方夏商时已存在,据姓氏古籍载为真(葴)族之国,真,黄帝十二姓之一,大禹时真姓部族首领叫真窥,为大禹身边五股肱之一【《吕氏春秋》:“得陶(皋陶)、化益(伯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真窥带领族人生活在霍山一带,霍山,也叫霍太山,太岳山,当初周厉王被国人赶下台后的终老之处,即古籍中所说的“彘(zhì)”。《史记·索隐》载:“永安县西南汾水西有霍城,古霍国,有霍水,出霍太山。”永安县,即霍州市,《尔雅》载:“西方之美者,有霍山......
...
...
...
2022-03-24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2021年10月16日一早,华夏霍氏200余位宗亲齐聚中镇霍山脚下举行祭祖仪式。霍州市政协副主席薛云彪、陈英出席了祭祖仪式。本次祭祖仪式共十一项内容,由华夏霍氏文化研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霍满鹏主持。霍州市政协副主席薛云彪发表讲话,他说——霍姓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十一世纪,三千多年来霍姓后裔遍布四方。参天之木必有其根,黄泉之水必有其源。霍氏宗亲没有忘记霍山、霍国、霍叔处,也没有忘记霍州。此次祭拜必将进一步激发霍氏儿女的家国情怀,其情所致,霍岳可见。霍州是霍姓人的故土,也是一方多情的热土,这方热土上的子民永远牵念着远方的游子,希望你们兴旺发达、安康幸福,常回家看看。华夏霍氏文化研究联谊会霍振祥会长讲话,他说——光宗耀祖,落叶归根,月是家乡圆,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祭拜我们的先人们,是我们不忘祖德,不忘霍氏根基,继承祖先遗愿的体现,让我们发扬光大霍氏祖先的精神,共......
霍去病霍去病,西汉河东郡平阳人,西汉大将,少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虚岁18因军功封冠军侯,19岁就带兵大破匈奴,使河西走廊纳入了中国的版图,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大司马。可惜英年早逝。霍光霍光:西汉河东郡平阳人,霍去病的异母弟,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大司马),他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开创了昭宣盛世,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霍峻霍峻:三国时蜀汉将,南郡枝江人,字仲邈。他先依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归刘备。建安十七年,刘备进至葭萌,回军南袭刘璋,留霍峻镇守葭萌城。张鲁得知,便派遣杨帛引诱霍峻,假说共同守城,霍峻一眼识破,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杨帛无奈,只得退去。后来,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上围攻霍峻,一年之久未能攻下。霍峻城中仅数百人,他选拔精锐,伺机出击,斩向存,大破扶禁军,守住了葭萌城。刘备定蜀后,任他为梓潼太守、......
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癸未卜在霍贞王旬亡祸”、“贞霍,其霍”的记载。其中的“霍”即指今霍州市陈村一带。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建霍国,是为霍叔,与管叔姬鲜、蔡叔姬度同为周初三监之一,都城就陈村一带。到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霍国,末代霍君霍公求逃到齐国避难,其子孙流亡各地,并皆以祖先封地霍为姓,因此中国之姓霍者皆为霍叔处之后裔子孙。霍国之地在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改为霍州,是霍氏的发源地,古霍国遗址今白龙镇陈村为霍氏祖庭。天下霍姓出霍州,应为定论。在西周时期,霍国还有个叫“彘”的地方。当时周厉王无道,引起国人叛乱,公元前841年周厉王逃亡到彘,至前828年便死在这里。西汉因在此置彘县,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名永安县,故又有永安陈村之说。村庙宇繁多,有菩萨庙、圣王庙、阎王庙、山顶的土地庙等,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后期多年没有维修,目前已经一片残迹。近年有人自助维修了菩萨庙和土......
广东,这个世人熟知的名字,原来是华夏较晚开辟的疆土,古称南蛮之地。最早的拓荒者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3年,有大禹后人、越王勾践的子孙梅鋗,为走避秦兵,越过江西大庾岭,筑城于浈水安居下来,成为开发岭南的先驱。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嚣、赵佗等率兵成功略取南越,任命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令。秦末,赵佗趁乱据南越,自立为越王,城设在今广州市北京路与中山四路交界处(有现存遗址)。秦灭后,项羽分封天下,梅鋗破秦功多,被封为十万户侯。但是刘邦登上皇位后,梅鋗再得不到分封,而且岭南为赵佗所据,梅鋗不得已转迁到今湖南长沙。广东之所以古称南蛮,是说只居住着极小数的未开化的土著人,他们还过着刀耕火种、采野果、捕鱼虾的原始生活。那时南至广州越秀山,便是烟波浩瀚,一望无际的海洋,越秀山上有一座“镇海楼”便可想而知。能供人们耕作和居住的土地是较少的,参看下面明代广东地图可见一班。明代前珠三角倘未形成,所看到的只......
霍姓源自周代姬姓,文王封弟霍叔,其子孙以封邑为姓,发源地为山西霍县。霍去病、霍光使其声名远扬。宋明又有霍氏名臣。霍姓郡望有太原郡、河东郡、蜀郡等,展现其姓氏发展脉络。...
...
...
...
...
...
...
...
【释义】霍的本义是群鸟在雨中突然起飞时发出的声音。甲骨文的霍字上部是雨,下部是三只飞鸟。三代表众多,是群鸟,早期霍人一定是以鸟为氏族原始的图腾崇拜,他们以春雨中成群结队飞翔喜悦的春燕的形态作为氏族的族徽,命名族名,最终形成国家,出现霍姓。图腾形象生动的展示了飞鸟在雨中的喜悦和安定。...
中华民族各姓氏的历史源远流长,姓氏是标志家庭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姓氏是东方特别是中国文明历史和文明文化的体现。来源:霍青伟博客...
霍姓的望郡霍州(今山西省霍州市)、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临汾)、蜀郡(今四川成都)。...
霍氏大宗祠,品味传统岭南味道|广州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的东南部,四面环水,景区原来是一个名为“练溪村”的自然村落。在千年以前曾是南越王的狩猎场,离广州市中心不到20公里,重新打造后,村内的13栋古建筑被保存下来,并且进行了修复。...
...
...
...
...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霍氏宗谱 [14卷,首6卷]
南海佛山霍氏族谱 [11卷]
石头霍氏族谱 [13卷]
南海佛山霍氏族谱 [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