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璩
家世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早期仕途高璩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中进士,后在地方上任幕僚。宣宗年间又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尽管当时翰林学士被提拔是罕事,但高璩却被提拔为谏议大夫。历任丞郎、判度支。拜相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咸通三年(862年)八月任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朝议大夫、守尚书金部侍郎、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的高璩为检校礼部尚书、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散官勋如故。不久又召回长安,于六年(865年)四月任为兵部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成为宰相。薛逢作诗《越王楼送高梓州入朝》。高璩又守中书侍郎。与刘瞻都引荐故人故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刘三复子刘邺为左拾遗。六月高璩就去世了,并得到追谥。但因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来往频繁,在太常博士曹邺坚持下,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