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恒公客死他乡还被戴了绿帽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子牙,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姜子牙和周公关系不错,周公平定“三监”之乱时,姜子牙积极夹攻,从而稳定了周室。齐国奉行“因其俗,简其礼”(《史记·齐世家》),比较开放包容,注重因地制宜;鲁国奉行“变其俗,革其礼”(《史记·鲁世家》),凡是讲规矩,重礼数。措施不同,齐、鲁两国发展也有很大差距。姜子牙治齐,成效显著,五个月后便向周室报政;而伯禽治鲁,比较拖拉,三年后才向周室报政。尽管立国方针不同,但基于老一辈的友谊,以及两国“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左传》)的盟约,齐、鲁两国在政治、外交方面一直比较友好。但是,鲁国毕竟是周室同宗,在心理上优越于齐国,故两国在西周二百余年间没有联姻。到了春秋时期,齐国在齐庄公、齐僖公的经营下,出现了“庄僖小霸”的可喜局面,成为国力强盛、傲视群雄的东方大国,把墨守成规的鲁国甩出了几条街。形势变了,齐国强大了,鲁国也不再装
从商汤开始,伊尹为何能控制商朝五代朝政?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伊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有人说伊尹之与商汤,相当于姜子牙之与周武王。但参考商朝文献后,我们会发现,伊尹在商的权势要远远超过姜子牙在周的权势。姜子牙靠智慧帮助文武二王完成了灭商大计,最终被封在齐地,于朝中任职太师。姜子牙前后辅佐了三代周王:武王,成王,康王,于周康王六年去世。因为子牙名尚,故周武王尊称其为“师傅尚”,可见,子牙是帝王师一类的人物,不过在武王驾崩后,他实际辅助的是武王的弟弟周公,也就是说,不算周王,姜子牙在朝中充其量算是二把手。伊尹却不同。伊尹被汤五次反复请出山后,就被托付给了举国之政。《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孟子》载: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汤对伊尹是相当的敬重,首先汤的身份是学生,其次伊尹的身份才是臣子。在伊尹的辅佐下,汤攻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朝,商汤封伊尹
西周初年建国,姜子牙用5个月,周公之子却用了3年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姜子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武王伐纣灭掉了殷商,为了控制东方的广大领土,分封了第一波地方诸侯。这中间就有姜子牙的齐国,周公旦的鲁国。到后来西周又陆续增加了晋国,卫国,宋国等诸侯国。可以说西周初年,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建国的风潮。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西周诸侯的建立国家并不是简单的到达封地就算了。当时中原各个地方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且长期受到殷商极其附属国的统治,想要让这些人民服从新的诸侯国,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战后局面】牧野之战的过程,我们都大致了解。纣王驱赶大量奴隶进入战场,结果这些奴隶倒戈一击,于是周人取得了胜利。但是不得不说,这场胜利真的有很多的因素。而事实上,殷商的人口远大于周人控制的人口,从一开始周人对殷商就没有绝对的优势。牧野之战的成功,其一在于偷袭,其二是商人军队主力在东线,其三是有殷商贵族作为内应。比如投靠周人的微子启,和后来被周人解救出来
商朝被灭之后,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谁?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武王灭商后,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谁?不是周公旦更不是姜子牙。我们一谈到西周初年的名臣,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和太公望。这四位也被称作周初四圣,是西周初年最有名的大臣和诸侯。但是早在武王伐纣成功的时候,当时地位最高的诸侯却不是这四位,而是一个被称作叔鲜的人。如果谈及几人的地位高低,首先可以从他们的出身来看。商末周初,那是还一个看血缘的时代。社会体制处在奴隶贵族制。所以当时跟统治者血缘最亲近的人,天然的就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周公旦是文王姬昌的四儿子,所以他在周初四圣中地位最高。而且后来他也主导了西周的朝政,在他死后,召公奭和毕功高才有机会主持政务。召公奭是姬姓,虽然很可能不是文王之子,但也应该是其近亲关系。而且召公奭发迹很早,早在武王灭商之前,周人还只是一个西部诸侯的时候,召公奭就已经受封邵国,资历很老。所以召公奭在西周的地位也很高,仅次于周公旦。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