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氏帝王世系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炎黄”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许多人都误以为炎帝和黄帝只是两个人。其实不然,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时代一个阶段部落政权的代称。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近百年来大量的考古数据证明,中国的文明史早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前九千年时就已经存在了,远不止所谓的上下五千年。二十世纪末,王大有等一批学者勇敢的投身于中国远古史的研究,他们结合田野考古并从多学科领域对远古史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理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脉络,我们终于看到了恢复中国远古文明历史的一线曙光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又称盘古,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
河北清河发现清代乾隆年间《王氏家谱》新华社石家庄10月29日电记者从河北省清河县获悉,当地北王庄村一户王姓村民家中发现一册清代乾隆年间《王氏家谱》手抄孤本。这本家谱始修于乾隆七年(1742年),载记世系脉络清晰明了,族人记述翔实,虽历经270余年,但保存较为完整。族谱中描述了王氏自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由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大王庄迁至清河县王家庄的经过,详细记录了王氏家族600余年的渊源谱系,内容涵盖家族谱系、家规遗训、属地变迁等内容。清河县志办主任李靖说,《王氏家谱》由族谱序、目录、世系、字辈谱等部分组成,记载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民俗及历史事件,对研究大运河文化以及清河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民俗民风等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即刻扫码,参与王氏家族话题讨论!
清乾隆--道光年间出现三位同名周自超乾隆--道光年间出现三位同名周自超一、福建省永春县周自超:福建省永春县周自超(1760-1837年),原名,字子兰,号岚溪,又号伟斋,清泉州永春桃城桃溪村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幼聪颖,博学能诗文,工书法。年青时参加童子试,名列前茅。以勇力过人,遂应考武科,中武举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考中武探花进士,钦点探花及第,被委为侍卫。随御驾至热河,抓获刺客,以功赐独眼花翎,赏穿黄马褂,诰封武功将军。七年(1802)八月,与蔡牵战于高崎,杀蔡将辛德成等三十余人,并乘胜以渔舟追至铜山宫口,攻战义军营地,被任命代理海门总兵,兼管平海。后来,朝廷考绩,以自超宿著贤劳,诏令重新征召任用。他托词以眼力衰退,不堪驱驰逊谢。从此足迹罕至城市,幅巾藜杖,自甘淡泊,萧然如寒士。一心课督子孙读书写字,耕种田园,而戒涉足仕途,自己亦绝口不谈战功。道光十七年(1837)卒。著有《环谷草堂诗集》行世。二
唐太宗昭陵墓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旧缴稀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1-2]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地理环境]编辑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5公里九旧降闹鞣濉>辔靼彩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九旧缴绞仆回#海拔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荆因而得名九旧
朱棣亲兵族谱问世,揭开明朝一桩600年悬案“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话看似只是追祖溯源俗语。但是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这次迁徙其实并不是民众自发的行为。而是一桩和永乐大帝有关的悬案,如果不是发现了亲兵家谱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燕王扫北”意味着什么。那么迁徙事件和朱棣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故事还得从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恩怨说起。因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早夭所以继承人直接变成了嫡长孙朱允炆。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继承大统。其实从1392年朱允炆被确定为继承人之后,他都一直矜矜业业地学习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治国才能。而且坦白来说,朱允炆确实有自己的能力和手腕,他在位期间甚至还出现了“建文新政”。但是当时藩王的势力实在是太大,甚至已经达到了威胁皇权的地步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朱允炆身边的心腹就建议朱允炆削藩。可是朱允炆还没有行动,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朱棣的耳中。于是乎,一场夺位大战就此展开。
乾隆周氏进士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周长发二等9名,浙江会稽县周承勃二甲29名,陕西西安府咸宁县周资陈二甲36名,陕西西安府高陵县周雷三甲19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周祖寿三甲47名,汉军镶红旗周联缙三甲57名,湖北荆州府监利县周应宿三甲134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句容县知县周绂三甲213名,云南云南府易门县玉樊屯玉皇阁村人,广东新会县、东莞县知县-周怀济三甲248名,江南江宁府溧阳县周宣徽(长沙)周昌德(零陵)乾隆二年丁巳恩科(1737)周玉章二甲36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周煌二甲46名,四川重庆府涪州(今涪陵)人,官至兵部尚书。赠太子太傅,谥文恭。周连登三甲77名,陕西西安府泾阳县周洵三甲81名,顺天府昌平州人,乾隆十一年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知县,十二年(1747)来任河南宜阳知县。周方燧三甲122名,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周礼三甲129名,直隶大名府大名县周起A三甲156名,江西广信府广丰县周作哲三甲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