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家谱之:修谱是在修什么?“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宗族谱牒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谱牒性文献可以有多种名称,如宗谱、族谱、家谱、世谱等,也可单独称作“谱”。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商代产生了谱牒性文件——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在《中国宗族研究入门》一书中,作者钱杭对“谱”做了如上阐述。他认为,当人们能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载本族的世系关系后,谱牒就开始出现了。最古老的家谱:甲骨文家谱在文字
修谱中凡例的意义与内容1.凡例的意义凡例是谱书中说明编修家谱的指导思想、编纂体例、篇章结构、材料选用考订、编修规则等具有纲领性的文字。历代编修家谱都同时有序言、凡例,也有序言和凡例合在一起的,称序例。凡例是编纂家谱必须遵循的准则,具有“法”的性质,对偏修家谱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1)凡例是编修家谱的纲领和规则一部家谱内容庞杂,又出自众人之手,谱书要成为一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出一人之手,编修谱书就得有编修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凡例就是编修家谱的规则,为编修取材提供依据,使编纂有准则,行文有规格和要求。篇目是编纂谱书
【修谱说】被称为“神匠”的修谱师,真的专业和靠谱吗?《周礼·春官》中记载,周天子设立“小史”“太史”“外史”等官员,专门负责编修管理诸侯或卿大夫的家谱。到了两汉时期开始置“宗正官”,负责王室及诸侯宗族事物,编写或修订家谱,职责与周代的小吏十分相似。魏晋南北朝时,当家谱成了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人们争先恐后伪造家谱以提高身份地位的时候,另有一个职业悄悄衍生了,那就是“谱匠”,他们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编造世系。从官方专修族谱的官吏到民间自发形成的谱匠,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而发展到现在,编修族谱已成为家族自己的事情,所以,民间修谱师应用而生,他们不仅博古通今,有专业
如何进行编修家谱一、修谱的意义①传统中国宗族文化的三大特色,就是修族谱、建宗祠与办义田,而修族谱与建宗祠更是表现慎终追远的两大要务。族谱就是保存各个姓氏家族历史的最好方法。②寻根活动是现代西方人的主要家庭休闲活动之一,而寻根与修谱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两者不但互为表里,而且还能相辅相成。事实上,修谱可以发扬尊宗敬族的传统伦理美德,还可以提供后代子孙做为血缘寻根的线索。③传统族谱具有史料与艺文利用价值,因此当我们续修族谱时,我们必须记录最真实的家族历史,最动人的人物故事,最美好的艺文作品。为了提高族谱文献的史料价值,因此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