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历史名人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人。北宋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自幼聪颖好学,七岁善属文,13岁通五经,被左右乡邻视为奇才。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庆历二年(1042)至嘉祐元年(1056),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胡瑷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30年左右,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等。胡惟庸(?~1380),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与李善长同乡。明代大臣、酷吏。元至正十五年(1355)归顺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0)至十三年(1376)间,任左丞相,居百官之首。因被疑叛乱,爆发胡惟庸案,后遭朱元璋处死。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
在安徽绩溪一带居留下来的胡氏族人,有四个支脉,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胡雪岩、胡适为“明经胡”“明经胡”又称“李改胡”,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清,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清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清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胡昌翼参加科考,得明经科进士。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最为知名者当数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天注和胡适等。胡氏宗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
汉末时期贤才俊彦轮番登场,他们纷纷绽放出了或明或暗的光辉,于史册留名。本篇就来看看汉末三国时期的胡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胡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胡母班、胡母彪、胡薄居姿职、胡遵、胡卫、胡质、胡威、胡轸、胡邈miǎo、胡才、胡车儿、胡昭、胡业、胡康、胡奋、胡芳、胡烈、胡广、胡济、胡氏、胡潜、胡玉、胡冲、胡综、胡伉kàng。安定胡氏在后世名扬一时,东汉重臣胡广的后人在汉末也应有一定影响力。“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三国志·武帝纪》注解【胡母班,被列入“八厨”,作为王匡的妹夫却被王匡杀害】“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三国志·常林传》【胡母彪,曾写信谴责王匡,使其释放常林叔父】“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破降之”——《三国志·明帝纪》【胡薄居姿职,匈奴首领之一,被胡遵解决。胡遵的六位子嗣也尤为优秀,逐步扩大了安定胡氏的影响力】“邓艾、胡奋、王秘......
胡姓是中国大陆地区超过总人口1%的19个姓氏之一。先秦时期,胡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黄河以南,淮河和汉水流域地区。秦汉两晋时,胡姓已经播迁到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陕西,北疆为山西、河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浙。在唐宋之际,胡姓已经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优势,清朝时期进入台湾。胡公满,舜帝的三十三世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将自己的长女嫁与舜帝的后代妫满为妻,封于陈,建立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妫满在陈地建国为陈。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以其谥号为姓者,称为胡姓。陈胡公亦被后人尊为胡姓的得姓始祖。胡姓和陈姓得姓始祖:胡公满胡姓最初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源于今河南淮阳,另一个发源于今安徽阜阳。胡氏以起源地为中心,向周边延伸。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
胡氏作为历史悠久的姓氏,拥有安定郡、淮阳郡、新蔡郡等多个郡望堂号,这些郡望不仅体现了胡氏家族的迁徙脉络,也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胡氏家族涌现出如胡雪岩、胡适等杰出人物...
胡宗宪尚书府,胡宗宪尚书府座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龙川村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
一年一度沪上胡氏宗亲相聚的日子即将到来,一年一度沪上胡氏宗亲相聚的日子即将到来!虽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因平时工作忙碌,难...
胡宗宪尚书府,誉称“徽州第一家”的龙川胡宗宪尚书府,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
...
...
...
...
胡姓始祖为胡公满,系虞舜后裔,以谥号为氏。郡望有安定、新蔡、淮阳等,堂号有“安定”等。...
胡姓源自上古,历经数千年迁徙,族人遍布中华大地。早期以黄河、淮河为基地,后随历史变迁南迁福建、广东,西进四川、陕西,东达江浙。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胡姓进一步扩散,形成多个望族。元明清至今,迁徙活动频繁,族人远播海外。...
陕西始祖胡辨公,公元前22年间。据后秦录:“胡辨,后秦西河(今陕西省旧同州府地)人,为世大儒,建元末东徙洛阳,关中后进多往从之。姚与勒令关尉:诸生出人勿拘常限’,于是学者咸劝,儒风遂盛。”河北始祖胡常公,公元前206年间。据汉书:“胡常,汉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字少子。以明“谷梁”春秋”为博士,官部刺史,又传左氏。”广东始祖胡腾公,公元25年间。据后汉书:“胡腾,后汉桂阳(今广东省连县治)人,字子升。少时事师窦武(汉桓帝窦后之父,),桓帝(公元147-167)巡狩南阳时,拜护驾从事,至尚书。”江西始祖胡勃公,三国人,公元220年间。据尚友录:“胡勃,三国吴之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人,仕为郡功曹。嘉禾(公元232-238)初,黄翊为人所诬,勃怀斧诣阙,代乞翊罪。后为芦州太守,吴亡入晋,不仕。”广西始祖胡光远公,元朝人,公元1271年间。据元史:“胡光远,元太平(今广西省崇善县)人,事母至......
...
...
...
(一)修身篇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富润屋,德润身。积才千万,不如好德随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慎终无始,则无败事。知足常乐,谦虚淡泊。(二)孝亲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三)尊师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给人慧命,尊师重教,永远真心。尊师贵道,不敬其师,岂能受益。一日之师,终身为父。为学莫重于尊师。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交友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与人交,止于信。(五)劝学篇蒙以养正,圣功也。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读书志在圣贤。长存君子道,须有圣人志。敏而好学,......
莽莽天地,悠悠过往;人事不复,万古无常;山河万载,巍巍荡荡;此生一瞬,同尘和光;百家有祖,其道各彰;我氏胡公,万古绵长;恩赐忠孝,义厚仁广;荫佑子孙,功德流芳;心许社稷,赤子永尚;立身齐家,定国安邦;寻根追远,初心不忘;胡氏子孙,清名远扬;今良辰吉日,胡氏子孙相聚于此,天南海北不分地域,少长咸集不分高低,同心同德共襄宗亲盛事:齐心齐力共谋宗脉大计:一不负祖德芳馨,再不负后世之望。请众宗亲起立!今先祖圣像在上,威仪后世。其德厚儿孙满堂,叩首焚香。心怀敬畏,祭祖追思,鞠躬敬礼:一拜:叩拜胡公功取姓氏,传与后人,从此胡氏归亲;二拜:叩拜胡公立身立德,教化子孙,从此四海扬名;三拜:叩拜胡公精神传家,氏族永兴,为天下勇开太平!文章转载自胡氏宗亲汇...
敬父母,奉衣禄,要承欢,般般顺,件件依,你生儿,也像你。爱兄弟,莫争分,戒斗气,兄学友,弟学恭,亲手足,贵和同。立品行,朝报君,家孝亲,功臣阁,表芳名,廿四孝,传到今。人之本,天下事,信为根,交朋友,信为准,若无信,枉为人。不可废,敬爱党,礼为最,礼之用,和为贵,人无礼,纲常坠。要和气,敬朋友,睦兄弟,助孤寡,恤邻里,肯轻财,即为义。贵不贪,取有道,用则安,财妄取,若水山,天极应,子孙艰。人当知,爱女色,即为耻,贪钱财,亦为耻,赌与酒,皆为耻。...
孝父母父子纲常,人之大伦,百善孝为先,自古忠臣孝子,人人景仰,忤逆不孝,人神共愤,故凡我族中人,凡不孝者,皆可训之。亲兄弟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