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1
06-09
新闻动态
分享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三瑞堂,和其他任何祠堂都一样:你看着它的时候,它高大、肃穆,让人不敢高声;你念想它的时候,它宁静、温和,让人心充实起来。


它,又和其他祠堂非常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因为它所在古村的来历——它由宰相之孙承统而建,先村后祠。说来或许没人相信——迁居建村竟是开始于一根竹竿。


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这是朱熹《家礼》中的句子。今人重屋,古人重祠。祠堂对一个村来说不仅是面子也是里子——只有村里的人丁兴旺到一定程度,这些人中还必须有一个“主事”的人,祠堂才能修得起来;修祠建堂诸事甚多、所花甚大,这就需要村民心齐一处、物集一地,或者钱捐或者力补——能不能修建一座像样的祠堂,在封建社会里是对一个村子够不够品格的基本判断。


祠堂,历经千百年,披着的是落尘,承载是村民心里灵魂的皈依,诠释的是地域内部的文化宗族。


三瑞堂,就是表现了这样一种表里结合的极致样本。


洪,本义为大水;发展到姓氏,其本源是通假“鸿”,鼎盛于唐代。洪姓中的“洪”,有与水为邻、靠水而居的引申含义。


洪家村在淳安浪川乡,一头是淳安的旅游新中心姜家,另一头是浙西重镇汾口。


走进这个古村,有一点镜头切换太快的错觉——没有明显的村头,也不知道怎样去判断村尾,是一条限速80公里的马路半包围了一座巨大的山,村子就在环在山脚和马路的中间——离开马路的现在,走进的就是积淀千年的村容。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沿着巷子走上两三分钟,再拐个弯,就能看见宗祠:它和周边大部分的新建筑不一样,比如翘檐,比如高门,再比如稍走进一点就能看到的木构和能见毛羽的雕花。但,看的是我们,它却是那么笃定地“站”着,风霜又平和地接纳着一个又一个来了又走的你我。


洪许东老人,早已在门口。他说知道今天有客人来,等在祠堂门口已经好几刻钟。忙跟着他的脚步走进去,艳阳当头的燥热瞬时就变成来周身清凉。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修缮后的洪氏宗祠后堂


祠堂内陈列的旧物件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洪氏宗祠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徽派风格木构建筑。五开间,左右两道走廊,在正门抬眼往高处望,还能看见屋顶雕刻精致的人物戏剧:人人面部不一,石石朝向不同。要特别说一说地面,它用耗工耗时的三合土铺就,光洁而微黄,虽历风雨依然不陷不裂。


继续往里走是祠堂的正厅。现在,它变成来村里的活动中心和文化礼堂,村民们利用厅堂的空间已经支起了舞台和投影屏幕;隔墙之后是整齐的会议桌,无论红白喜事还是村民议事,这里都是不选而选——谁能知道呢,那一年的太平天国兵丁将来?谁能忘记呢,那一年的土地分包到户?但只要是查过村谱问过老者,哪一次的定夺和欢欣不是在这个祠堂之中?“农家自古多耕事,何来木铁两面风。”普通农家,自然想得更多的是风调雨顺是四季年轮,但有些时候又必须通过某一场全体的集中来接纳时代的替更。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村民们自己搭建的舞台,作演出之用


祠堂内的投影屏幕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这么想着,突然抬头,就看到匾额的“三瑞堂”大字,于是又很快想到“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的儿歌,取高洁、吉祥、驱邪之意的荷、桃、竹,刹那间就侵进了身体和思想,“连理之瑞”于是变得更加深刻,更加能叫人想起千百年的过往……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往里走,村民们利用厅堂的空间支起了舞台和投影屏幕,作节庆之用;再隔一堵墙壁,瞧见整整齐齐的会议桌,是村里的村民活动中心。


但直到我们听完了洪氏一族的前尘往事,了解了洪氏宗祠的前世今生,方觉得对“三瑞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很少有人能真正知道“三瑞堂”的含义,知晓的只有一点——“三瑞堂”是南宋忠宣公洪皓这一支的世家堂号。于是“三瑞堂”这个堂号在江西有,江苏有,杭州的余杭也有。


那么,淳安浪川的这个“三瑞堂”怎么来的?


洪许东老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如今已八十多岁。在他还小的时候,村里大概只有四百多人口;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洪家村已然是一个拥有1300人的大村。由他引领着,我们也就有了下面这一段故事。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据村谱记载,洪家洪氏的始祖为宋朝宰相洪适十世孙洪承统,行泰八,于宋季由江西饶州乐平洪源(今景德镇乐平市)迁居于此,称云山洪氏,尊为泰八公。当年,他来到此地(今洪家村),见这里山清水秀,原野广袤,就暂居此地,以放鸭为生。忽然一天,他发现插在路边的的牧鸭竿发芽竟长出了竹叶,不禁欣喜若狂,觉得“插竿成竹”之地必然风水上佳,能佑物护人,能生生不息。于是定居于此,世代鱼樵耕读,代代繁衍。


到了清光绪年间,洪家村曾集众多民力修筑堰灞,之后流经村子的“排溪”更为畅通,解决了村内经年洪涝,还将大片沙滩变为了良田。自此,为了与别处的洪氏区分,此地的洪家又称为灞溪洪家或者灞水洪家。


3


村繁而祠庄,三瑞堂在过去的年月里曾多次修建(现存的三瑞堂重建于1938~1945年间),2019年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提升,那些过去的历史,还有现在正在经历着的故事都被一一整理,并陈列在了三瑞堂中,供人追寻,也勉励着洪氏后人不忘祖训,耕读传家。


洪水东老人从小时就经常在祠堂里玩,现在每天也会来这里打扫卫生,和村民们聊天。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确实,现在的洪氏祠堂——已经不再是单单是原来的“三瑞堂”,它正在散发着更多更年轻的活力:平日里聚齐了一帮人就可以来这里跳舞;逢年过节,等全来外出的村民就开始举办春晚——每一个节目都是自己想的、自己练的、自己演的,谈不上规格,用不到导演,但只要节目一开始,不用通知,男女老少却早已经挤满了三瑞堂……


“放十几年前,谁能想到祠堂可以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又一个走进三瑞的村民说,祠堂左侧电视机的节目是个摆设,大家来是为了乘凉和闲聊;是为了看一本庄稼人曾经经年不碰的图书;是为了知道村里、乡里、县里这一天又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多了几分人间烟火味的三瑞堂,村民更喜。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祠堂的后边现在是文化讲堂


祠堂内的阅览室挂牌

洪氏宗祠|插竿成竹三瑞堂


物美是风,人和是水,新时代的兴物养人即为“插竿成竹”的好风水。


云山护佑一方水土,排溪滋养千亩良田。祖祖辈辈的洪家人在这片土地上劳作,日出而田,日落而屋。三瑞堂像一个慈祥的长者,爱怜着这个村子的一切,描述着一个又一个宁静、温和,又让人心充实起来的小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洪氏家族圈

全网第103大家族
已有260万位宗亲
99+

洪氏家族圈

全网第103 大家族
已有26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洪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洪氏网
炎黄洪氏网(hong.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洪氏新闻,洪氏话题,洪氏名人,洪氏源流,洪氏文化,洪氏企业,洪氏族谱,洪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洪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洪氏宗亲网站。
炎黄洪氏网以弘扬洪氏文化,传承洪氏文明,促进洪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洪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洪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文化
芮氏文化蔺氏文化冀氏文化阚氏文化廉氏文化伏氏文化鄢氏文化和氏文化习氏文化门氏文化公氏文化容氏文化羊氏文化浦氏文化厉氏文化花氏文化支氏文化富氏文化薄氏文化郗氏文化乌氏文化水氏文化元氏文化嵇氏文化相氏文化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