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宮博物院主辦、香港賽馬會公益慈善研究院獨家捐助、中國文化研究院協辦。將遠在北京的故宮珍貴文物,通過「數字化展品互動體驗車」和「社教體驗箱」,把結合科技與實物的零距離體驗學習機會,帶給香港學生。
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冠名資助、中國文化研究院主辦、教育局支持,配合小學人文科,為全港小學生首次創建一個認識、見證國家最新全面發展成就的閱讀平台,以「三階段」式閱讀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培養家國情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由教育局主辦、中國文化研究院協助製作,是一個專為修讀中學文憑試高中中國歷史科的學生而設,旨在幫助學生複習和鞏固所學,熟習考試題型和答題技巧,提升應付考試的能力和信心。平台還設有完備的批改系統,方便教師反饋,全力支援教師及學生的學與教。
全新學生自學平台,配合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及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為中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資訊、為教師提供一站式互動教學資源。
「篇篇流螢」跨課程閱讀平台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建設廣闊的閱讀園地,讓他們從閱讀中學習,積累中國歷史文化與國情知識,並在過程中培養出人文素養與正面的價值觀。踏入新的學年,平台將繼續為學界呈獻更優質的文章,強化跨課程閱讀。
中國文化研究院 和 騰訊基金會合作主辦「趣學普通話」教育公益項目,期望以多元而創新手法,融入 AI互動元素,結合 線下交流體驗活動,有系統地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學好中華文化,促進港澳與內地交流互通。
香港科學家屢獲國際殊榮,他們的科研成就如何改變和造福世界?科研人員如何利用創新思維,回應香港社會的需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科人才要從小培養,怎樣幫助香港青少年實現夢想,將創意變成現實?
我們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增進全球華人和世界各地人士對中國的了解......
歷秦朝及兩漢四百餘年的發展,一個代表統一、穩定、人數眾多的「漢人」族稱,開始著稱於世。漢族的族稱,得名源自漢朝。漢朝以漢為國號,是因為其開國皇帝劉邦曾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管轄巴、蜀、漢中三郡。由此可見,「漢」的初義是國名。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所用「漢」,皆指劉邦受封國政權,與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之「楚」相區別。劉邦即帝位後,「漢」演變為朝代名稱,有時候也有用作族稱的。
以全新視角介紹當代中國,每天更新中國新聞熱點,及具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中國人情物事。以全新、多元、專業和獨特角度,透過短片、圖片及故事,闡述處於百年變局的中國發展機遇,並弘揚中華傳統。
結合歷史圖片及文字,將一幕幕中國近代的重大事件身歷其境般呈現到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