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前段时间,笔者和朋友从平度城区出发,沿着218省道往店子镇的方向行驶。当走到李园街道和店子镇交界处附近时,在公路的两侧,偶然看到了好多个后缀相同的村庄。它们的命名方式是:四个字的名称当中,第一个字都是姓氏,第二个是家,而后面两个字都是“烟村”。以“烟村”字为后缀的村庄,笔者此前还没怎么接触过,更何况这里还有好多个“烟”。这个地名现象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于是我们仔细看了看地图,以名字相对最特殊的“赫家烟村”作为目的地,前去探访了一番。在这些“烟”字村庄当中,赫家烟村不仅名字特殊(赫是相对罕见的姓氏,其他几个村都是常见的姓氏开头),并且位置也是最深。从公路旁边的贾家烟村向东走,过了崔家烟村、高家烟村之后,才能来到赫家烟村——一个山脚下的村庄。到了村里一打听才知道,赫家烟村是由赫姓人建村不假,但现在村里已经没有这一姓氏,据说原来的赫姓人在老辈就迁到关东了。虽然在赫家烟村没有找到赫姓人,但却也对这些......
赫氏是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
八大姓指的是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八姓,俗称「满洲八大姓」。可如我们所知,现今的生活已经碰不到这些姓氏的人们了。那他们都去哪了呢?是灭亡了,还是改姓了?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尤其是清朝中后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连作为最高统治者乾隆帝也感到震惊,下旨整饬。不过随着清朝的灭亡和时代发展,这些姓氏最终还是演化成了「汉姓」。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都是源自佟佳。瓜尔佳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投身在......
黑龙江齐齐哈尔赫氏字辈:“光世天文国德永鸿(宏)忠广世庆廉(年)礼万福殿朝臣”。黑龙江哈尔滨、肇源、七台河、讷河、依安、吉林九台赫氏字辈:“应选守振……连云永长修令兰桂香丰和山谷实泰康吉庆亨通福如海日升月恒文明扬昌盛之运春光同松竹桐柏寿其贞凤得龙飞百年在治国安邦法成功”。辽宁北票赫氏字辈:“子玄大廷云玉耀连”。辽宁、吉林满族赫氏字辈:“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黑龙江满族赫氏字辈:“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卫旺安全志世宗纯臻保太平。”(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山东聊城赫氏字辈:“继广庆占明鲁孟仁东清和善”。赫氏一支字辈:“渤海名宗礼乐诗书光祖德”。赫氏一支字辈:“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声”。赫氏一支字辈:“国恩家庆……”赫氏一支字辈:“自宣继大廷云雁玉耀连胜”。赫氏一支字辈:“学必明先正家兴进有功纯修余立智万世德朝忠”。赫氏一支字辈:“元承祖德……”......
赫氏字辈排行:黑龙江齐齐哈尔赫氏字辈:“光世天文国德永鸿(宏)忠广世庆廉(年)礼万福殿朝臣”。黑龙江哈尔滨、肇源、七台河、讷河、依安、吉林九台赫氏字辈:“应选守振……连云永长修令兰桂香丰和山谷实泰康吉庆亨通福如海日升月恒文明扬昌盛之运春光同松竹桐柏寿其贞凤得龙飞百年在治国安邦法成功”。辽宁北票赫氏字辈:“子玄大廷云玉耀连”。辽宁、吉林满族赫氏字辈:“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黑龙江满族赫氏字辈:“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卫旺安全志世宗纯臻保太平。”(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山东聊城赫氏字辈:“继广庆占明鲁孟仁东清和善”。赫氏一支字辈:“渤海名宗礼乐诗书光祖德”。赫氏一支字辈:“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声”。赫氏一支字辈:“国恩家庆……”赫氏一支字辈:“自宣继大廷云雁玉耀连胜”。赫氏一支字辈:“学必明先正家兴进有功纯修余立智万世德朝忠”。赫氏一支字辈:“......
源于外夷,出自古犹太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犹太族人在史籍《元史·帝纪》中被称作“术忽”;清乾隆年间著作的《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一书中,则称其为“珠赫”;而在穆斯林的典籍《汉译塔布》中,则称之为“朱乎得”。在清朝时期,满族人以谐音称犹太族人为“珠赫人”,后以“赫氏胡夷”简称之。之后,有犹太族人便以“赫”为姓氏,称赫氏,目前多为回族。融于回族中的犹太族人后裔,对外都一致称自己为回回,绝不说自己是犹太族人。...
...
...
...
此地愿为蒙族牧区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亲王属地,其居民以赫姓居多。颇爱植树,因此这个地方绿树成荫,于是就叫"赫林"。光绪年间又谐音:"合林子",因为"赫"也发音"黑",所以后来便改称为"黑林子"了。...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黑龙江女真额勒赫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额勒赫氏,满语为ElheHala,汉义“平安、康泰”,世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萨哈连乌拉霍通(今黑龙江瑷珲)、黑龙江沿岸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额勒赫氏多冠汉姓为平氏、康氏、安氏等。【额勒赫姓】额勒赫[额勒赫,满语为ElheHala],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4户,又作额尔赫,满语的意思“平安、康泰”,世居绥分(今黑龙江东宁)、爱珲(今黑龙江黑河爱珲)、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冠汉字姓康、安。...
第一世:赫应科(公元1690年)第二世:赫大选第三世:赫天正、赫山涵、赫泗涵第四世:赫世臣、赫世卿、赫世贤、赫世爵、赫世宰、赫世祥、赫世贵第五世:赫皎、赫墣、赫皙、赫皋、赫昆、赫仑、赫严、赫皆、赫皧、赫皢、赫钦、赫崇、赫岭、赫峭、赫香、赫琢、赫皊、赫聪、赫皎、赫墣、赫皙、赫皋、赫巖第六世:赫守仁、赫守智、赫守忠、赫守义、赫守功、赫守伦、赫守先、赫守纲、赫守玉、赫守道、赫守正、赫守法、赫守宗、赫守经、赫守分、赫守约、赫守福、赫守禄、赫守矩、赫守学、赫守德、赫守业、赫守身、赫守章、赫守宾、赫守廉、赫守龙、赫守化、赫守志、赫守盛、赫守俭、赫守堂、赫守美、赫守安、赫守信、赫守康、赫守宁、赫守珠、赫守璞、赫守珍第七世:赫钧、赫诚、赫纯、赫铎、赫魁、赫伟、赫栋、赫述、赫强、赫铨、赫文、赫章、赫勲、赫祯、赫祥、赫本、赫善、赫勤、赫俭、赫官、赫宦、赫檀、赫荣、赫清、赫杰、赫俊、赫振、赫俌、赫仓、赫保、赫佩......
一个地方名字的由来,总是和历史遗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沈丹公路沿线凤城段,有一个汽车客运站叫边门车站,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就是辽宁省凤城市的一个乡镇政府的所在地,叫边门镇。因为清朝的边门曾设在这里,所以,位于这里的车站、乡镇皆以“边门”为名。边门,是清初在东北地区设的关卡,有20多处。在凤城境内有两处,一处叫凤凰城边门(简称凤边门),一处叫叆阳边门。从中朝界河鸭绿江往北到盛京(沈阳),所经第一个关卡就是凤边门,所以,凤边门为清辽东第一门。300多年过去了,边门设施已不复存在,但却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现在凤城境内以“边门”命名的有镇、村、街、岭、桥、车站等。说起边门,就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说到今被称之为“绿色长城”的柳条边。清初,即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的第二年(1637年),开始以柳条规划筑边,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成,计2600多里。凤城地界300多里。按修筑时间算,有老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