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齐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又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
黄武六年(227年)去世。贺齐生性奢绮,尤其军事方面,兵甲器械极为精良,所乘的船奢华至极。
早年时,曾任郡吏,后来代理剡县长。当时县吏斯从轻薄放荡、为非作歹,贺齐想惩治他,但县主簿劝他说:“斯从,郯县豪门大族,山越人都附从他,您今天惩治了他,明天贼寇就会前来进犯。”贺齐闻言大怒,当即就斩杀了斯从。
斯从的族人党羽便相互纠集联合,聚众千余人,举兵进攻县城。贺齐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发起突然进击,大获全胜,由此威震山越。
后来太末、丰浦两地发生叛乱,贺齐被任命为太末长,诛恶扶善,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将叛乱镇压。
贺邵
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政治家、书法家,吴国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 ,历仕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后被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
太平三年(258年),吴景帝孙休即位,贺邵由中郎之职升任为散骑中常侍。贺邵后来出朝担任吴郡太守。吴末帝孙皓在位时期,贺邵入朝担任左典军,后升任为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
贺讷
贺讷,代国人,太祖拓跋珪皇帝的元舅,献明贺皇后的兄长。先祖为贺兰世部的君长,四方附属贺兰世部的国家有数十个。
祖父贺纥,代国开始建国时立有很大的功勋,代国平文帝拓跋郁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贺纥为妻子。贺讷的父亲贺野干,娶了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
在386年,在贺讷的贺兰部等部族的支持下,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呼和浩特市东南)召开了部落大会,正式宣布复国,登代王位。
随着北魏势力的增强,贺讷率领的贺兰部成为拓跋部完成北方统一的主要对手,经过几次交锋,贺讷最终率部投降了拓跋部,后来,贺讷跟随拓跋珪平定中原,拜为安远将军。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全都和编户一样。
贺讷是太祖的舅舅,太祖十分尊重他,但他解散了部落,不再统领部队。所以寿终于家。
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好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 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循
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参与讨伐石冰之乱,又拒绝叛将陈敏的封赏。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出镇建业后,贺循应邀为其效力,历官吴国内史、军谘祭酒、太常,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太兴二年(319年),贺循去世,年六十。获赠司空,谥号“穆” 。贺循善作文章,博览群籍。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今已佚。
贺一龙
崇祯十一年(1638)流贼处于低潮,他与贺锦等流窜进入鄂、皖边境英、霍山区,形成“左革五营”。李自成席卷河南时,又与贺锦等同归李自成。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为了统一领导权,杀罗汝才和贺一龙。
贺若弼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