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自古以来都是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先后出现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济南的七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济南贺氏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其一源于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贺氏族人大多尊奉贺纯为得姓始祖。其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跋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部落,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当今贺氏在全国的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贺氏的主要郡望为广平郡、会稽郡、河南郡、济南郡、陈留郡、青州、忻州、蔡州、密州。贺氏的主要堂号有会稽堂、河南堂、广平堂、济南堂、陈留堂、青州堂、忻州堂、蔡州堂、密州堂、四明堂等。其中贺氏济南堂,以望立堂。...
贺齐:三国时的吴国大将军贺知章:著名诗人,唐玄宗时秘书监。贺循:西晋名臣,任太常、左光禄大夫等职,是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之一。贺贻孙:清代文学家。...
中国目前贺姓人口270多万,位列全国第86位大姓,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1%。从明朝至今600多年里,贺姓人口从13万激增到270多万,增长了21倍多。贺姓人口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陕西和河南,占贺姓总人口的44.9%,湖南是贺姓第一大省,占贺姓总人口的19.9%。资料显示,进入四川最早的贺姓,是西昌寨子冲的贺姓族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贺圣尹由江西永新良坊赴任西昌并开基。此间,也有明朝军队中的贺氏随军进入四川并驻防、繁衍生息。明末战乱,四川贺姓九死一生。原四川开县(今属重庆)铁锁村的贺大国一支,是目前所知的仅存的一个支派。此外,也有张献忠军中的贺姓,在随队入川作战失败后,失散滞留在原四川云阳(今属重庆)定居,繁衍生息下来。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众多贺姓族人或孤身一人,或举家扶老携幼,或姑表兄弟等,陆陆续续进入四川,先到者扦占开荒、图谋发展;后至者投亲靠友、辛苦劳作。据不完全统计,......
西宁市城中区谢家寨村贺氏,源自姜姓。姜姓本为周朝公族,齐国始祖。春秋时齐桓公支庶庆封以父名为氏,称为庆氏,此为庆氏之始。至东汉庆氏后裔庆纯时,为避汉安帝之父刘庆之名讳,改“庆”同义字“贺”为姓,其后世遂以贺为姓,史称贺氏正宗(主要居住江浙一带)。又由南北朝鲜卑等部族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等复姓汉化而改为单姓贺,此为河南贺姓;另有青海土族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等演化为土族之贺姓。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据统计,贺氏现为中国第97大姓,约有27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历史上贺氏名人辈出,比较著名的有贺齐、贺邵、贺循、贺知章、贺龙、贺国强等。惟我青海贺氏一支,追本溯源,先祖乃江苏南京人,明洪武时官居武职,出仕甘肃巩昌府永昌县,其后裔曾为武卫(威)校尉,至明天启年间(公元1620-1627年......
关于贺姓的胡言乱语,刚刚搜资料偶然发现了黑水城和东千佛洞的缘分,非常惊讶就好奇去搜。以下是一通胡言乱...
贺氏手工面,贺氏手工面 即刻扫码,参与贺氏家族话题讨论!...
会长招募!中华贺氏家族圈招募会长欢迎报名!,会长职责:1.熟悉并遵守家族圈规则,遵守删帖准则,维护家族圈秩序,保持家族圈和谐...
...
...
...
...
...
一、黔阳(洪江市)龙田高阳贺氏始迁祖文武公,字贵魁,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宋咸淳年间由江西永新迁湖南辰州黔阳县龙田。1998年统计子孙共4218人,现在已经达到8000多人。聚居于龙田乡各村。二、中方卢亭坳勾岩贺氏始迁祖永纲公,其先祖华楚公于元代从江西泰和圳上迁徙湖南辰州。贵金公于元末明初又从辰州迁安江胜觉寺三犀角井贺家山,复迁龙田岩寨脚板木楹。永纲公于明代中叶再迁勾岩开基。至1998年,子孙共512人,分居于勾岩、向家冲、腊溪、乡坳脚等地。三、中方县新路河乡笙竹贺氏始迁祖荣朝公,明代由攸县罗源迁黔阳湛溪十二里袁家村,再徙怀化笙竹开基立业。至1998年,子孙共466人,散居于怀化市笙竹、涨水田、滩上、双坪印等地四、怀化石门乡犁头园贺氏始迁祖启麟公,明万历末年从麻阳西皮溪徙迁怀化石门犁头园开基。至1998年,子孙共349人,聚居犁头园村等地。五、怀化花桥镇火马塘贺氏明初永正公由邵阳梅塘迁居麻阳......
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贺氏又是一个年轻的姓氏,得姓时间不足1900年。贺氏从得姓始就是会稽世居大族和江南士族。历史上贺氏名人辈出,比较著名的有的贺齐、贺邵、贺循、贺知章、贺龙、贺国强等。贺氏是礼学世家,贺循、贺道力、贺道基、贺道养都以礼学闻名于世,贺循被称为当世儒宗。贺氏还以书法著称,贺循、贺知章都以书法见长。据2007年统计,是第85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经超过二百八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贺氏图腾怀化花桥镇火马塘贺氏明初永正公由邵阳梅塘迁居麻阳西皮溪,有子三:启富、启聪、启麟。启富公于明朝末年从麻阳县西皮溪迁徙火马塘金鸡洞顶颜口垅开基创业。至1998年,子孙共988人,分居于金鸡洞404人,下坪乡庄稻村蛇溪38人,庄稻村毛坪154人,怀化市中方镇、石门乡石家垴、花桥镇大山铺、聂家村双山等处67人,芷江......
〔迁徙〕据《贺氏族谱》载,友文公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0),由丹阳而抵闽中兴化府立业。妣黄氏,生三子:长千福、次千裕、三千盛。千裕(又称千二)生一子万四郎公,于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由兴化迁至汀州宁化,未立基址,又迁粤东潮州府饶平三河汇城开创基业。大埔贺氏裔孙,皆万四郎公所派。〔分布〕大埔贺姓分布于古野、茶阳、洲瑞、三河、大麻等地,农业人口约2100人。分布如下:茶阳乌石,由三河汇城迁入,现传至24世,295人。三河汇城城南,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入,现传至24世,155人。大麻莲塘,由三河汇城迁入,现传至23世,106人。洲瑞华光,由古野党溪迁入,现传至24世,201人。洲瑞大坑蒹葭,由古野党溪迁入,现传至22世,10人。古野古西下芹湖,由古野党溪迁入,现传至22世,10人。古野党溪,由三河汇城迁入,现传至25世,1308人。上图为大埔三河贺氏宗祠...
...
...
...
贺知章乞名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唐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唐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贺知章拜谢受命。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个‘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为爪子吗?”“瞒天过海”灭陈有功的贺若弼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叫“瞒天过海”。贺若弼攻陈之战是运用此计的范例。贺若弼是隋朝名将,字辅伯,洛阳人,年轻时善骑射,能文,在北周为官。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随大将韦孝宽攻陈淮南地有功,任寿州刺史。杨坚掌权后被免官。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文帝杨坚酝酿攻陈。尚书左仆射高颖推荐他任吴州总管......
1、爱国家。国家者,家族之积也。俗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活”。此惯理也。又曰:“有国方有家,爱家必爱国”。故爱国之道多矣!诸如:保护国家尊严;遵章纳税;争做贡献;以及视国旗、闻国歌,肃然起敬;等等,均属爱国行为,望我族人务必养成爱国之心态。2、孝父母。孝顺父母,人之天性,亦为人子之道。忤逆者,天理不许,国法难容。侍奉老人,当养其口体,尤养其心志。兄则友弟则恭。天伦之乐,其乐无穷。3、端志趣。个人志趣应以振兴民族、振兴国家为中心。相信族人既能适应环境,又可征服自然。奋发图强,努力向上,勿卑贱,毋苟且。4、抓教育。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亲人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治穷必先治愚,家族的兴旺在于教育。希我族重视,他族仿效。族族如斯,则家兴国盛矣!5、重科学。未来世界必为科学主宰。脑力劳动,体力操作,耕种粮田,栽培果木,改进手工业,发展养殖;走科技兴农、科学致富的道路。6、崇......
贺氏考中进士者(包括文、武进士)从搜集到的各种资料上来统计,明清大约有70多名。为更好的了解“贺氏进士榜”,特简略介绍一下有关科举方面的一些知识。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年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以下是资料记载的明清贺姓进士名录:明代1、贺守真2、贺润3、贺祖嗣4、贺敬5、贺宗6、贺钦7、贺霖8、贺元忠9、贺思聪10、贺泰11、贺洪12、贺宽13、贺缙14、贺府15、贺恩16、贺承光17、贺镂18、贺泾19、贺贲20、贺邦泰21、贺一桂22、贺南儒23、贺愈24、贺一孝25、贺逢圣26、贺盛......
贺氏祖训吾贺氏乃望族好家风要继承孝父母爱子孙友兄弟睦乡邻明尊卑别长幼习礼仪倡和谐要勤劳勿懒惰要节俭勿浪费重科学破迷信禁赌毒远恶习重教育兴国家勤耕读扬家声知荣辱求上进讲文明守法纪为民者要本分为官者要爱民为商者要诚信为富者要济贫为家族争光彩为后代做典范为社会做好亊为祖国做贡献此家训要牢记严遵守代代传贺氏家训爱国家国家者,家族之积也。俗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活”。此惯理也。又曰:“有国方有家,爱家必爱国”。故爱国之道多矣!诸如:保护国家尊严;遵章纳税;争做贡献;以及视国旗、闻国歌,肃然起敬;等等,均属爱国行为,望我族人务必养成爱国之心态。孝父母孝顺父母,人之天性,亦为人子之道。忤逆者,天理不许,国法难容。侍奉老人,当养其口体,尤养其心志。兄则友弟则恭。天伦之乐,其乐无穷。端志趣个人志趣应以振兴民族、振兴国家为中心。相信族人既能适应环境,又可征服自然。奋发图强,努力向上,勿卑贱,毋苟且。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