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自古以来都是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先后出现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济南的七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济南东郭氏:东郭氏复姓是古老的汉族姓氏。其一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君主齐桓公子孙东郭大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齐国都城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称为东郭大夫,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官职称谓或居住地名为姓氏,称东郭氏。其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东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东郭国灭亡之后,在其王族子孙以及国人中,多有因以为姓氏者,称东虢氏、虢氏、东郭氏、郭氏等。该支东郭氏与西郭氏同宗同源,皆尊奉周文王姬昌、姬虢仲、姬虢叔为得姓始祖。东郭氏的主要郡望有济南郡、东郡。东郭氏的主要堂号有济南堂、东郡堂。东郭氏济南堂,以望立堂。...
鹤峰郭氏家族字辈排行士启文运开,传世定有祥,治国贵英喆,齐家用大方,绍孔弘道德,继孟仁义良,爵封承上习,衍统应永昌。(第十二代“国”,原为“朝”,第三十六代“衍"原为“垂"在公安郭氏第二次修谱时将其修改。)次重修族谱引宗谱之修,原以敦本、睦族、尊祖、敬宗也。盖祖有所由始,孙有所由分,非谱以纪。之弊,必至于世次颠倒,亲疏紊乱,此仁人孝子亟亟于宗谱也哉。特是修谱难修,谱于吾族则更有难为者。我郭氏自唐代以及五季,多位显官,旧谱可考。及宋兴,我黎凤祖宦游湖广,越五世,而有佑祖八郎。其八郎中之著籍别境者,姑置弗论。而三四两郎,分住于公邑者,不乏其人。散处而各居者,不一其地,流传渐远,枝派愈繁,其不视如秦越,人之不相关也。几希、恒子、六艺、又仪诸公,有感于此,而奋然兴矣。值康熙四十六年,创修祠宇。五十八年,又谋修宗谱,光前烈者在斯,启后人者在斯。洵可谓继志术事之善者也夫。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
郭姓人落户桥边,因此称“郭桥”郭桥村位于许南路南侧,入村的小路旁矗立着一块景观石,上写有“郭桥”两字。在郭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前院,记者见到两侧建有亭台连廊,小桥流水,花木飘香。“我们村的来历与许南路上的一座小石桥有关。”郭桥村村干部的郭子宾说,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在许昌城西数公里远有一条小河,河上建有一座小石桥。过往客商、路人经常在此歇脚,路人称这里为“过桥”。到了明代,外来的郭姓人家看此处人流量较大,便在桥边搭建庵棚、垒砌锅灶、摆放桌凳,为过往的客商和行人加工饭菜。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郭桥所辖郭庄、牛庙、黄庄、小重张、王霍庄五个自然村,隶属原许昌县椹涧人民公社管辖。1965年,该村划归长村张乡人民公社;1984年,郭桥大队改为郭桥村。郭桥村仿造的“郭桥”敌军曾在许南路修建小铁路郭子宾说,郭桥村的石桥由青红石砌成,桥面铺有石板。1933年,许南路维修时对该石桥进行了改造。伴随着道......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郭姓历代名人397名,占总名人数的0.8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八位;郭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四十位;郭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75%,排在第二十六位;郭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78%,排在第二十九位。郭隗战国人,前351年-前297年,籍贯燕国,燕昭王客卿、谋士。郭泰东汉人,128年-169年,籍贯太原介休,东汉教育家。郭嘉东汉人,170年-207年,籍贯颍川阳翟,曹操著名的谋士。郭淮三国魏朝人,?-255年,籍贯太原阳曲,曹魏车骑将军。郭象西晋人,252年-312年,籍贯洛阳,西晋玄学家。郭璞晋朝人,276年-324年,籍贯河东闻喜,文学家、训诂学家。郭子仪唐朝人,697年-781年,籍贯华州郑县,政治家、军事家。郭威后周人,904年-954年,籍贯邢州尧山,后周开国皇帝。郭忠恕北宋人,?-977年......
寻根,我的祖籍河北省行唐县李家村人,现户口所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 即刻扫码,参与郭...
宋朝郭氏祖坟,现在已成为当地很多人祭拜的一大景点,宋朝郭氏祖坟,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很多人祭拜的一大景点。据说来这里拜很多人都实现了愿...
朝晖下的祠堂(郭塱郭氏宗祠),朝晖下的祠堂(郭塱郭氏宗祠)即刻扫码,参与郭氏家族话题讨论!...
五代乱世时,郭威建立北周,他曾娶了四个寡妇。,五代乱世时,郭威建立北周,他曾娶了四个寡妇。第一任,柴氏原是李存勖的嫔妃,屈身下...
...
...
...
...
《姑苏繁华图》阊门(局部)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该作品完成于1759年,历时24年,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苏州城的八门之一。《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故又名阊阖门。阖闾率大军由此门出城远征楚国,表示一定要打败楚国的决心,故把阊门称为“破楚门”。战国时,吴属楚,复名阊门。古时阊门楼阁,十分壮丽,诗多咏及。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苏州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包括城外呈放射状的南濠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内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这些街道平行,又有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山塘河(通往虎丘)分别从五个方向汇聚于此。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
在万载县城南门,有田下古祠群闻名遐迩,其中曾有郭氏祠13幢,分别是郭氏大祠、孟牖公祠、南轩公祠、绿阴公祠、达公祠、届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训公祠、爵公祠、德公祠、衡公祠、挥公祠、谦公祠。时至今日,保存有郭氏大祠、南轩公祠、绿阴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衡公祠、挥公祠、谦公祠等8个祠宇,其余各祠倾圯尽废。郭氏,乃万载大姓,而郭族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北宋时中原人群再次南逃大移民,郭姓足迹几乎达到南方各地。明末清初,郭姓播迁到了台湾。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
...
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艺是利用各种锤、錾以及一套比较成熟的锻、錾技法,通过锻打、錾刻等手段,在一定厚度的铁板上,进行制作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铁浮雕或铁器制品的一种技艺。19世纪初期,祖居山西浑源的郭天贵一次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困顿的游方僧人,为报答施援之情,僧人把自己的手艺——庙宇法器的金属錾花(活)工艺,赠授给了郭天贵。郭天贵结合自家金属铸造工艺与錾花(活)工艺,成为了其技艺的雏形。从此,郭氏家族所制作的金属配件,开始向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方面转变。随着锻錾技艺的日臻完善,以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郭氏家族利用此种技艺,从制作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门铺首、箱、柜包角等实用性金属配件,逐步发展到制作传统吉祥图案、花鸟虫鱼以及风景人物等纯装饰性浮雕画,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郭氏铁板浮雕的制作工序依次是:设计稿样、选材下料、缩放样稿、拓稿、勾錾阴文轮廓、锤锻、校平、打眼儿与折边、除锈、烧蓝、抛磨、......
家风家训是根植于家族每个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族里的每一个人。孝义、忠信、仁爱、勤俭等等,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氏一族,去领悟他的家风家训的形成,去体会汾阳王忠义两全的思想在千百年来影响着后世的传承。从军习武是郭氏一族不变的传统,也是世代传承的习惯,千百年来,他们始终以习武、以忠义做为自己的行为准绳来要求自己。在家族的世代流传中涌现出一大批战功赫赫的英杰,其中位于卧龙山街道牛管屯村祠堂里供奉的郭旺就是其中一位。追根溯源,无论是现在的人所崇尚的鼓励后人去当兵还是在明朝初期的郭旺追随燕王朱棣的南征北战,这些良好的家风都源于唐朝一员大将---郭子仪。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有再造唐室之功。而他却能“权倾天下而朝不嫉,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在生活中他严格教导子女,且充......
家谱文献包含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的家谱存放。...
郡望:太原郡、冯翊郡、颍川郡、京兆郡、中山郡、河内郡、广平郡、晋昌郡、昌乐郡、西平郡、华阴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