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修《关氏宗谱》的过程十分艰难,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要从清初说起。
康熙时,王朱旦及于昌胡说从关公家井中发现了圹砖,上面刻有关公祖父母姓名,生卒世系等,轰动一时。至雍正三年给事中李君兰指名驳正,提出应援孟子之父只称先贤孟孙氏例,称关公祖父母只称追封爵号。于是雍正三年便追封关公祖父三代: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在此背景下,江陵县学绅士李华国、关公后裔关朝瑞等公举关公52代裔孙、荆州府岁贡生、旧居江陵龙湾之关朝泰奉祀当阳关陵,请求比照洛阳之例,增设五经博士,“以昭旷典,以广皇恩。”经过当时江陵县、荆州府、湖北布政司、按察使司各级详审后,将档案资料报湖北巡抚王世俊,王又会同湖广总督迈柱、湖北学政凌如焕复审确认,并由此三人联名上奏朝廷,雍正批示由礼部议复。礼部根据康熙58年将关公后裔在洛阳守冢关(上雨下尉)授为五经博士、世袭其职;雍正四年将原籍解州后裔关居斌亦授为五经博士,九年居斌死,将关运隆承袭并世袭其职等史实,援例批准关朝泰为五经博士、世袭其职。最后雍正御批:圣帝大宗嫡裔、荆州府学贡生关朝泰授五经博士,奉祀当阳关陵,并准世袭。关朝泰之孙关天楫承袭之后,编定京谱。所谓京谱即经过朝廷审批认可之派次,12句、48字。从“开先锡肇”至“卜年永昌”。关天揖嘉庆8年死后,其子早亡,其孙不及周岁,宗人便推举关士玉代办五经博士。关士玉于嘉庆12年请求朝廷优免关氏后裔杂役。嘉庆14年批准执行。关士玉又:“简定家规十条”等,均经朝廷批准施行。56代孙关楚先于道光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携京谱全部到湖南澧县,欲合族。但澧县关氏无力修谱;遂请人抄京谱源流数日,方才抄竣。所抄内容即现谱第二卷和第三卷之《汉夫子以下实录》。至此,关正瑞始知澧县关氏始祖乃文珠、文亨,系关公47代裔孙,来自荆州。从文珠至关正瑞不过十代而澧县关氏族谱只需将这十代斗榫即可。这可以说是澧县关氏创修家谱的第一阶段:弄清了澧县关氏的来龙去脉,产生了尽快修谱的思想。接着便进入第二阶段:统一派次,倡议修谱。文珠、文亨明末从荆州潜江迁澧之后,因没有修谱,各支派次不一,尊卑莫辨,要修谱,必须有统一的派次,于是在道光25年,国庆等续订派次:大宏正国,家传忠良,心存汉祚,志在伦常,功业建立,万世名芳,克体先训,子孙永昌。并将关家铺已乱之“实”字派编与“国”字派同,“祖”字派编与“正”字派同,至“家”字派始合为一。光绪年间,国庆等又多次倡议修墨谱,均因经费困难等,未能实现。遂于光绪已卯(1879)在澧县城捐资修了一座关公家庙(实同民居)。
自此,澧县关氏每年春秋便于此集中祭祀。民国六年即1917年正月,因家声等与江姓争坟界互讼。江姓呈谱。而家声等无谱可呈,共抱惭愧,于是促进了修谱进程。正瑞等于这年闰二月十二日便发布了《关氏家庙修家乘启》并成立了谱局,还向当时澧县县长贺学海写了报告,县政府亦为此发了布告,并予以褒奖。正当修谱即将告竣之时,澧县佘市(石乔)一支以道光六年老谱为据,自称为关兴之后,双方争执不下,加之八月秋收繁忙,于是半途而废。民国八年三月十六日(衣历二月十五日)正瑞又发布《关氏修家乘催启》。又因财力不够等原因而未能达到共识。不久,正瑞一死,修谱之事便停了下来,这一停便停了十二年。
民国二十年修谱为第三阶段,即最后修成阶段。这一年正衍、家(马录)等又召集关氏各支集中于澧城家庙议修族谱,大家都感到像关正瑞这样的老人逐渐去逝,再不修谱,关氏一族难以维系,于是一致赞同修谱,同民国六年一样,重新给澧县新任县长写报告,亦由县政府发布布告,予以褒奖。因有民国六年的基础,所以在第二年即民国二十一年便刻板告竣。这就是创修《关氏宗谱》的全过程。
《关氏宗谱》,忠义堂1932年刻本,共10卷,每卷一册,缺第3、第5两册。实有八册。首卷开篇为《创修家乘序》,序为关公56代裔孙、从荆州迁湖南澧县始祖文珠九世裔孙、清代贡生、《关氏族谱》主笔、户籍吏关正瑞所写,面 6行,行14字,缺开头5面。然后依次为《创修族谱》首人名目、卷一至卷十目录等,版心亦由面6行、行14字改为面8行、行18字。好在目录完整,知所缺第三卷为《汉夫子以下实录》、《梦溪寺昱公支下世表实录》,第五卷为《新街口昌公支下世表实录》,估计是昱公支下和昌公支下后人拿走了没有归还。
现将前三卷目录照录于下:
卷一
关氏来源、督修澧县关氏族谱序、创修家乘源流序、创修族谱源流叙、关氏族谱序、关氏合族谱序、墨谱告竣序、创修家乘序、关氏家庙修家乘启(笔者按:以下为关正瑞等10余人传记,从略)。
卷二
江陵县儒学册结、朝泰公承袭奏章、礼部议复疏并御批、关庙志、圣祖墓寝、爵谥并祀典、优免起案、优免结案批、案由并示喻勒碑、圣祖年谱、圣祖文翰、圣祖祠墓诗赞、当阳漳乡关帝陵庙图、陵庙匾联、圣祖遗印、圣祖遗像、故迹、圣祖灵应事迹、优免案由、圣裔族牌、祖祠图、服制图、宗派引、派次、京谱派次、发给告示、家规十条、凡例十二条、家范十五条、判词并杜后字。
卷三
汉夫子以下实录
梦溪寺昱公支下世表实录
笔者按:卷四至卷十,每卷均为某公支下世表实录,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关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