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源流探古,溯自夏初,与东夷有穷氏纠葛纷呈。大禹治水功高,奠定夏基,然其后启废禅让,世袭始焉。夏启政局动荡,东夷有穷氏后羿乘势崛起,以神射勇武摄权,寒浞继而篡位,戈国等附庸分封确立。历史轮回,少康中兴,夏室光复,戈国湮灭,其裔以国为姓,姓音guò,悠悠千古,铭记华夏早期权力斗争与民族融合之迹。...
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门阀。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而戈国这个国名,原来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儿子“杼”,就并合了戈国,那里不再称戈国,还是称为戈地。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随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为姓戈姓。常州戈姓先世源于临海戈氏。江西新干县赣江东岸有戈姓人口约2000余人。常州地区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山东济宁中区唐口戈户村约有戈姓人口300......
在安徽省寿县一带戈姓辈分:中元才克仁道徳士金诚十辈,今亦有人扩充辈分延续使用,但也有将十辈循环使用,其中有些辈分也延伸使用,如善、家与道平辈。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一带戈姓辈分:天上日月星地下水金国内忠良将家庭孝子孙二十辈,天字上一辈为开字辈,姓名戈开山。...
...
...
2022-06-02
树山村的一个个山坞均是山峦怀抱绿树成荫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鸟儿的歌唱没有林立的高楼只有掩映在树丛和竹林里的农家小院没有工业污染了的臭水沟只有清澈的小溪和碧波荡漾的池塘这里还有茶树、杨梅林、梨树林、竹海,以及蜿蜒其间的吁陌小道。这里似乎还回荡着古寺曾经的悠悠钟声,似乎还能在竹林深处见到一朝朝、一代代文人墨客衣袂飘飘的身影,以及他们留在小路上的依稀屐痕。戈家坞当然也是这样也浓缩着2500年苏州水乡的尤限韵味戈家坞地形地势,明显区别于大石坞,大石坞开阔平坦,直接而几无回旋曲折,阳气十足,戈家坞曲折幽深,山前阶地层次错落,最长的延伸达200多米,又配以漫山翠竹、梅林、泉水、怪石,在勘舆家眼里,实在是块难觅的风水宝地。相传,明末清初,江南出了个姓戈的大富翁。这富翁年事渐高,便清了风水先生四处踏勘,想找块宝地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处,最后找到了万安山(阳山)下现树山村戈家坞的地方。戈家开始在此建墓,墓园规模宏......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为广大普通百姓通过科举入仕,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古代读书人有了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残酷性数十倍于今天的高考。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即省试,中试者称为举人;再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通过最后一级(最高级,功名的尽头)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左右,每年不到百人,按人口比例测算,每100万人中取17人,乃各省翘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据《明清......
戈讪:常熟人,明代著名画家。戈瑄:(1448-1523),字良玉,别号蓚溪,直隶景州人(今河北景县),祖籍浙江嘉兴。1475年明成化乙未科进士,官河南嵩县知县、广东道监察御史督通州仓、广东道监察御史、四川按察司兵备副使、山东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左侍郎、南京刑部尚书。景州戈氏第四世孙。戈孜:(1449-1499),字勉学,直隶景州人(今河北景县)。1478年明朝成化戊戌科进士,官户部主事,中顺大夫,广州廉州知府。戈九章:锦衣卫籍(直隶吴县人),1544年嘉靖甲辰科进士,官陕西苑马寺少卿、南阳知府。戈九畴:锦衣卫籍(直隶吴县人),1559年嘉靖己未科进士,官刑部主事、浙江严州、云南楚雄州知府。戈大本:锦衣卫籍(直隶吴县人),1555年明嘉靖乙卯科举人;1574年万历甲戌科进士,官至陕西咸宁县知县。戈用泰:1589年万历己丑科进士,浙江平湖人,历官涞......
清代献县戈氏是畿辅望族,以戈英、戈懋伦、戈锦、戈涛、戈源由曾祖至曾孙,四世五进士为世所知,在科举史上有“父子翰林”“兄弟御史”“弱冠登第”的佳话。其实戈氏除了五进士之外,尚有文举十二名,为进士光芒所掩,其名不彰。然其事迹亦有可资考据者,今列举较有影响的四人,以见戈氏科举轶事。戈淳伦戈淳伦(?-?),字统四,号忍斋。戈英次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官蓟州学正。戈淳伦一支自河间府城迁居吴芦庄(沧县),后其增孙煜文一支迁居前南宫村(献县)。《戈氏族谱》有戈淳伦《忍斋字箴》一篇,可见戈氏家教,今录之如下:余少褊急,不能容物,家大人每顾而忧之,过庭之余,时举忍字为训,犹虑余之闻于耳而不畅于心也,爰字之曰忍斋。受命之后,朝夕戒惧,惟恐不克奉教以贻亲忧。数年以来,痛思矫正,勉为柔克,然涵养未纯,省察易懈,行己接物之间,不能忍者犹多。夫克己宜先其所难,而恒情每怠于持久。昔程子大贤,犹不能不动心于见......
三国吴置。刘宋太初元年(453)属会州。孝建元年(454)属东扬州。大明三年(459)罢东扬州,以其地为王畿。临海郡属王畿。八年,罢王畿,复立扬州,扬州还为东扬州。前废帝永光元年(465),省东扬州并扬州。临海郡属之。...
宝山大队(村)▼于公社西部,武山北麓。辖6个生产队,15个自然村,145户,741人。耕地1359亩(含旱地1032亩),属山区,粮棉兼作。解放前夕属建安乡4保,解放初属5区(杨梓区)邻湖乡。1958年属太平公社,1961年属先锋公社,均以境内有宝山而名宝山大队。1965年属天红公社,与武山、大港合称武山大队,1979年分开扔名宝山大队。驻地高陈。老屋戈▼位于庙前街西7公里,山岗下,村东有竹林。5户,26人。《戈氏宗谱》载,戈旭于明永乐年间从江苏嘉定县迁此,始名戈家,明末时戈姓分建数村,此村是当地戈姓始居地,故名老屋戈。楼下戈▼位于庙前街西7公里,小山脚上。8户,36人。《戈姓宗谱》载,戈旭次子于明正统年间从老屋戈迁此建楼房,故名。山里洪▼位于庙前街西7公里的山涧里。5户,32人。洪华荣于明弘治年间从湖北黄梅迁此。东边徐▼位于庙前街西7公里,鸡公咀东向的小港东边。10户,61人。徐延第于明......
河间府《戈氏族谱》,自9世祖戈涛(字芥舟)从其曾祖戈英(字育仲)康熙十七年手抄本续编而来。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戈涛第一次续修《戈氏族谱》并自成北谱,尊奉戈春为河间《戈氏族谱》始迁祖。明正德末或嘉靖初(约1521-1522年),江南苏州府吴县有一名戈春、字旸泉者,年方弱冠,即远赴京师(北京)谋生,后在京娶刘氏为妻,生四子,名大用、大本、大化、大中,后戈春以子戈大本、孙戈仁躬之功名得封文林郎、奉国将军。...
戈氏,古老而年轻。古老,谓其年代久远,它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年轻,喻其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
...
...
...
...
中湘石壁戈氏三修族谱
中湘石壁戈氏三修族谱
戈氏族谱 [10卷]
戈氏宗谱 [16卷]
洛阳戈氏宗谱
7.戈氏宗谱 [16卷] (1-2册)
14.戈氏宗谱 [16卷] (13-16册)
11.戈氏宗谱 [16卷] (10-16册)
10.戈氏宗谱 [16卷] (1-9册)
1.戈氏宗谱 [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