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最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理应受到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保护。我国的第一个得到国际相关组织机构正式承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于2001年公布。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昆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称号,如今的豫剧、湘剧、晋剧、川剧、越剧等都一定程度上受到昆曲的影响。图源网络元朝是昆曲萌芽的阶段,其实宋朝的南戏是昆曲的前身,但是因为其形式不被当时的大众所接受,所以逐渐没落。明朝时,因为朱元璋对南戏剧本《琵琶记》的喜爱,南戏焕发了新的生机。后来南戏流传至昆山地区,与当地民谣曲调相融合,由昆山人顾坚草创,最终成为昆山腔,这就是后来的昆曲。昆曲的发展离不开顾坚草,更离不开魏良辅。魏良辅被称为“曲之正宗”同时又被称为“昆腔之祖”,“昆曲之祖”。因为他的革新,让昆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