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汉时期私家谱书是怎么兴起的?从那以后私修家谱经历了哪些变化?
在两汉时期,随着世家大族的兴起,社会上需要有一种记录族谱和家族历史的方式。原先由政府官员负责修纂谱牒,但在汉代,私家族谱开始出现。私家谱书的产生与世家大族的需要有关,他们为了增强自身的建设和社会地位,开始撰写自己家族的族谱,并不断续写。这些私家谱书的编纂是家族成员的一种日常仪式,表明了他们对家族历史的重视。有一些重要的私家族谱书编纂案例。孔子的后裔有自己的族谱,而且记录家族成员的名号方法很有特点,先写表字,后写名字,表示对先人的尊重。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兄弟在不同的文献中记载有不同的兄弟人数,而据考证,关于苏氏家谱的记载应该是在汉代形成的。还有一些官方修纂的谱牒和通国谱的出现。汉王朝继承了周代官修王室谱牒的传统,宗正官的职责之一就是编制宗室成员簿录,在汉代编有《帝王年谱》和《汉代王谱》等谱牒。聊氏编写的《万姓谱》集结了天下各姓的族史,被称为“通国谱”,开启了通国谱的先河。与谱牒学可能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