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祭祖中传统的五大节日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五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祖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阳历四月五日,清...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经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食品。每年中秋,人们都要用精致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品种也不断增加。中秋节民间家家吃月饼的习俗,与历朝历代逐渐盛行的赏月活动密不可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民俗专家表示,随着...
父爱如山!30岁“玻璃女孩”写信致敬76岁患癌养父让人泪目“虽然我不是您亲生的女儿,您也明知我的病其实治不好,却依然四处奔走,求医问药为我治病,就像一个大树为我这颗小树苗遮风避雨,养育我长大……”6月10日上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肿瘤科四区病房里,早来的父亲节让玻璃女孩和患癌养父在病房里相见。因为身体骨胳断裂的次数太多,30岁玻璃女孩王静拿笔、写字只能靠肌肉发力,花了一天时间写下了这封信。30年前,玻璃女孩王静曾是一名弃婴,三轮车夫王克俭将其捡回家,倾尽所有为其治病,不离不弃。如今,养父身患癌症病情危重,她想陪爸爸过一个正式的父亲节。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肿瘤科的医护人员被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在病房里策划了一场特殊的父亲节活动,准备了鲜花和蛋糕,用五彩气球布置病房,帮助她完成心愿。养父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三轮车上一天天长大30岁的王静家住汉口汉兴街水仙里社区,是个玻璃女孩,身高不足80厘米,每天的活动空间仅局限在一张婴儿床上,但她的思维、...